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家藏”变“国藏” 秀山两位九旬抗美援朝老人捐“宝” 让红色记忆永续流传
编辑:姚庭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5/7/25 18:46:00
字号:
        秀山网讯 老兵,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7月24日下午,在岑溪乡和乌扬街道分别出现了暖心的一幕,秀山县人武部曹铁建联合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一行走访慰问了92岁抗美援朝老兵田仁金和杨德沛,并将重庆革命军事馆授予的收藏证书送到了他们手中。
        征集启事:汇聚历史 传承精神
        今年6月,重庆市委、市政府、重庆警备区为筹建重庆革命军事馆,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反映中国共产党在重庆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以及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历次边境自卫作战等期间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史料文物实物。得知这一消息后,两位老兵积极响应,田仁金捐赠了一件指北针,杨德沛捐赠了搪瓷缸,将革命精神薪火相传,化“家藏”为“国藏”。

mmexport1753439754419.jpg

(两位老兵捐赠的指北针和搪瓷缸。杨籽于/摄)

        田仁金:“所有的荣誉都是国家给的,它应该属于国家”
        “承蒙您热情支持重庆革命军事馆建设,将一件指北针捐献国家,交给重庆革命军事馆收藏……”秀山县人武部曹铁建拉着九旬老兵田仁金的手说道,感谢其为重庆革命军事馆增添了宝贵的历史财富。
        “坐、坐……”当慰问团到达时,田仁金身着朴素衣衫,倚坐在堂屋的扶椅上,手拄拐杖,眼神专注而平静。听闻有人前来拜访,老人让家人帮忙从屋内椅子上扶起来,拿出战火勋章、荣誉证书等,细数峥嵘岁月。

mmexport1753439773552.jpg

(田仁金的旧照片及部分荣誉证章。杨籽于/摄)

        田仁金于1952年2月投身军旅,次年1月奔赴朝鲜战场,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某团的一名战士。1953年,在国防建设任务中,他与六连全体同志荣记三等功。1954年,他任第一航空预科总队十九中队相关职务,继续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mmexport1753439771152.jpg

(田仁金和战友的一些照片影集。吴华/摄)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田仁金英勇无畏,冲锋陷阵,那件捐赠的指北针陪伴他度过了无数艰难时刻,见证了他为祖国和人民的英勇付出。“这个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纪念70周年勋章、这个是和平鸽纪念章、那个是中苏友谊纪念章……”田仁金如数家珍。这些奖章和证明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中国革命历史、军事历史以及社会变迁的珍贵实物资料,这也引得不少人出高价求购,田仁金都没有答应。“我这个指北针,很多人多次来买,我说我不卖,这些军事文物原本就来自祖国,所有的荣誉都是国家给的,它应该属于国家。”尽管已92岁高龄且精神状态偶有不佳,但田仁金在谈及指北针时,依然思路清晰,态度坚定。他的话语质朴而真挚,彰显着对国家、对革命文物的深厚情感。

mmexport1753439764203.jpg

(秀山县人武部曹铁建与老兵田仁金拉家常。杨籽于/摄)

        杨德沛:“东西放到史馆里,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抗美援朝历史”
        “只要祖国、部队需要,你们就拿去收藏!我舍得!” 得知来意,年逾九旬的杨德沛讲述起他亲历的战争场面,回忆起了战争的残酷。“1952年,在大榆洞,所有战士都住在坟场,睡在坟场边。我去一个星期,团里被飞机轰炸掉一个连,牺牲的战士用二尺白布一裹,尸体骨头捡回来也分不清是谁。炸伤的战士悲痛呼喊,很是痛心、可怜。秀山当年去的兵,最年轻16岁,最老28岁,三个月没下阵地。”杨德沛老人讲述时,眼中满是悲痛和对战友的怀念。
        杨德沛,于1952年19岁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工程兵某团运输连任班长,1955年他光荣入党。

mmexport1753439766773.jpg

(秀山县人武部曹铁建将收藏证书交给老兵杨德沛。杨籽于/摄)

        当被问及捐赠的搪瓷缸对他来说有何特殊意义、背后有着怎样难忘的故事时,杨德沛老人眼中闪烁着光芒,“这是最可爱的人的搪瓷缸,是1953年梅兰芳赴朝慰问演出时赠送的。” 满是回忆道,“入朝时连走一个星期,从天刚黑就开始行军,晚上不停歇地走一整夜,白天还要躲避飞机。那时饿了就是吃面粉,很难下咽,只能吃口雪在嘴里等它慢慢融化。那时的我们,心中就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保卫国家,不让敌人侵犯我们的一寸土地。” 杨德沛的讲述充满激情,他始终认为自己最大的幸运是还活着!那些牺牲的战友才是最值得铭记的。
        回来后,很多人想买这个搪瓷缸,但无论出价多少,他都不卖。但得知部队、军事馆要收藏,他毫不犹豫地自愿捐献。他还自豪地说,家族有五人当兵、六人是党员。

mmexport1753439768993.jpg

(秀山县人武部、退役军人局与杨德沛老兵合影。杨籽于/摄)

        “我老了,但是物品不会老,东西放到史馆里,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抗美援朝历史,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比留在家里更好。” 杨德沛老人真诚地表达心愿,儿子杨占勇也表示支持,会将父亲的精神传承下去。
        红色传承:致敬善举 砥砺前行
        “参战文物是峥嵘岁月的真实写照,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和永恒载体。两位老兵捐赠的指北针和搪瓷缸,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它们见证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凝聚着先辈们的热血与忠诚。”秀山县人武部曹铁建说道,这份红色记忆将会在青年一代中得到传承,激励着他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奋发图强。
在此,向两位老兵的善举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华 实习生 张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