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近年来,县司法局锚定“法治赋能基层治理”核心,凝聚法治力量锻造拨动基层治理琴弦的“金手指”,激活法治政府、法治营商环境、法治社会建设的“一池春水”,让法治音符跃动在秀山街巷阡陌,在新时代舞台上弹奏独具秀山特色的法治新篇章。
校正“法治政府”音准,奏响权责清晰的“依法行政曲”
法治政府是治理现代化的“骨架”,县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团的组建运用为这副骨架注入了强大的生长动能。秀山县司法局作为政府法律顾问团具体管理单位,在推动顾问团高效运行上精耕细作。打好服务保障“组合拳”,探索建立“政府号召、县局响应、科室联动、律师落实”工作模式,将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与应诉、信息公开审查,规范性文件和合同审查,常务会、专题会及重大案事件处理参会律师调度等工作任务分别明确到对应科室,确保县人民政府工作部署迅速落地、高效推进;配强法律顾问“智囊团”,每年择优选取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律师担任县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阶段性复盘顾问团履职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指导律师如何发挥专业特长深度参与县人民政府决策合法性审查,如何更好地为行政规范性文件“把脉问诊”,自成立以来,顾问团律师年均参加政府常务会和专题会150余次,审查合同和文件140余件次,提供法律建议意见400余条,规避法律风险20余条,政府行政行为规范度逐年提升;推动党政机关“全覆盖”,2017年起,将法律顾问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全面依法治县”重点任务进行考核,全县党政机关已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当前,结合“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指导各行政机关主动用好法律顾问,确保工作各方面、各环节有法律专业力量把关,同时按照县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履职标准督促律师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到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中去,助力基层政府“阳光执法”“透明行政”,让行政行为有法可依,法律顾问年均审查合同文件500余份,提出可行性法律建议1000余条,及时纠正政府不当行为100余件次,政府法律顾问制度的落实促使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运行,确保每一个行政音符都精准合规,奏响权责法定、执法严明的和谐旋律。
调和“营商环境”音色,弹好互利共赢的“法治护航调”
经济发展的“速度”、营商环境的“温度”,离不开法治护航的“力度”。秀山县司法局聚焦企业发展痛点难点,架起律企之间的“连心桥”,让法治成为最好的“营商名片”。筑牢基本服务根基,积极畅通线上服务平台,推广“12348”法治服务电话热线和“重庆村居法务”微信小程序服务平台,引导涉企群众通过电话、留言、视频等方式向专职律师获取法律服务,线上平台方便快捷;着力拓宽线下服务路径,凝聚法律服务力量填补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27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68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法治空白点,组织法律顾问定期值班值守并根据企业需求上门解疑答惑,线下服务触手可及;据统计,每年累计2万余名民营经济人士通过线上平台获取法律咨询,超过10万人次在线下平台就近寻求法律帮助。强化专项服务保障,强化与县工商联、县总工会、县高新区联系交流,常态化收集企业经营发展遇到的法律问题,聚焦其中的“热点”“难点”“痛点”,邀请法律专家为民营企业开展“税收、劳务、工伤、合同”等专题普法讲座;成立律师服务团开展“法律服务进园区”活动,为企业代表解答“敲诈性的职业打假、货款催收、物业费拖欠”等法律问题,组织法律服务行业每年开展专项“法治体检”200余次,针对知识产权保护、涉企纠纷化解等开出“法治药方”70余份,每年通过“体检”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300万元,“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已成为企业共识。完善精准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万所联万会”合作机制,组织8家律所与37家商协会及所辖企业实现“点对点”联系,律师定期上门提供合同审查、股权架构设计、劳动用工规范等“定制化服务”;开通涉企行政复议、公证服务绿色通道,破解企业维权难问题;年均帮助企业规避500余万元潜在风险,让企业吃下“定心丸”。近几年来,秀山县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一路高歌猛进,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高音”更加清亮,奏响了企业安心经营、市场活力迸发的共赢乐章。
丰富“法治社会”音律,唱响全民守法的“基层和谐歌”
在推动法治精神融入基层治理血脉、营造平安和谐乡村环境的征程上,村(社区)法律顾问正日益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自2019年以来,秀山县司法局整合法律服务行业优质资源,每年组织50余名法律顾问主动沉入村(社区),采取线上与线下服务相结合方式推动全县268个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并创新方式方法科学服务基层社会治理。规范服务强基础,明确“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职责,要求村(社区)法律顾问每月至少到村(社区)值班1次,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法治讲座,不定时走村入户开展普法宣传、深入田间地头调解矛盾纠纷,常态化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并为村(社区)开展自治管理活动把好法律关,通过日常调度、月度通报、季度督查、年度考核方式强化履职监管,确保服务不打折扣。创新模式扩影响,发挥“党建+法律服务”叠加效应,指导律师行业支部与县内平凯街道贵陇村、官庄街道白杨社区、大溪乡丰联村等村社开展党建联谊及法律服务活动,构建“支部牵头、顾问跟进、党员参与”的联动机制,法律顾问与村(社区)党员一起坐进院坝、走进田间地头,用方言土语解读政策法规,同时收集群众对集体事务的意见建议,形成“问题收集—法律解答—党建落实”闭环,“党建”与“法律”的融合不仅让服务更贴民心,亦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治理能力,在党员带头学法用法的示范效应引领下,村(社区)群众主动咨询法律问题、参与村规民约修订和集体事务表决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实现了党建引领与法治护航的双向赋能;深化改革提质效,根据村(社区)发展需求,启动“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改革工作”,选取中和街道丹凤社区、清溪场街道永进社区、石堤镇高桥社区等人口规模、经济体量差异较大的村(社区)进行试点,将解答法律咨询、开展法治宣传、提供律师服务、转交法律援助申请、引导申请公证和司法鉴定等服务融进基层治理末梢,深化“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协作机制,激活基层站点、顺畅纵向脉络,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试点成效逐步辐射全县。改革以来,村(社区)法律顾问与法律明白人一同走村入户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广泛听取群众法律需求和村规民约制定的建议意见,群众自治积极性和参与感不断提升,有效推动村(社区)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让基层治理既有法治硬度,又有民生温度,法律顾问累计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2万余次,为村(社区)重点项目谈判、合同与自治组织章程审查、起草、审核、修订等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600余件次,有了村(社区)法律顾问专业力量地加持,全县99%以上的矛盾纠纷被化解在基层,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效能较以往明显提升,秀山县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成效日益突显。
从政府决策的“法治把关”到企业发展的“法治护航”,从村社矛盾的“法治化解”到群众心中的“法治生根”,法治已逐渐成为秀山县基层社会治理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未来,秀山县司法局将继续以法为“弦”,在基层治理的舞台上弹奏出更多利民、惠民的“新乐章”,让秀山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法治护航中愈发醇厚绵长。
(通讯员 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