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秀山西街位于县城西部,曾是秀山最繁华的中心地区,见证着秀山近300年的发展变迁,承载着数代秀山人的悠悠乡愁。而今的西街,早已脱下“旧衣”换“新裳”。城市旅游建设不仅解决了老城区的城市病,还通过风貌改造提升了“颜值”。
今年74岁的田现成是西街居民,一大早他便来到西街涵秀廊桥和棋友切磋棋艺。田大爷告诉记者,西街这里环境好,风景也好,大家都喜欢到这里乘凉,下棋。
“我们年纪大了,每天就是到这里来乘凉、看风景,我觉得西街这个地方风景优美、环境好,很适合休闲游玩。”田现成告诉记者。
西街民俗文化景区位于县城西部,沿梅江河两岸,北起北门廊桥,南到牛市井,西起乌杨老街和体育公园,东至环城东路,总面积0.98平方公里。辖区内古色古香,气韵生动。说起西街的变化,在这里住了60多年的78岁老人程桂芳深有体会。“天上电线横七竖八,吹风就断线,落雨就停电。”程桂芳记得,以前的西街,不仅乱搭乱建多,而且污水横流,环境卫生也差。
“西街的变化一年不同一年,现在的西街,面貌焕然一新,太漂亮了。”程桂芳说。
程桂芳口中的变化始于2011年秀山西街片区旧城改造,2014年以来,秀山把西街民俗文化景区作为全域旅游的核心和重点,按国家4A级景区标准实施科学规划、全面建设和精心打造。按照“修旧如旧”和“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的理念,西街民俗文化景区突出“街、水、灯”文化主题,紧扣“边城、花灯、土家族苗族”文化元素,先后投入5亿多元,重点打造出凤翔楼、码头牌坊、古街老巷、十字街牌门楼、天后宫、八卦井、涵秀廊桥、乌杨过江、水碾坊、拉拉渡、珠宝田、花灯风情街、牛市井、鱼泉、花灯博物馆等15个旅游景点,建好了游客中心、人行索桥、滨河栈道、停车场、旅游公厕、灯饰景观、安全监控等旅游基础设施。
秀山西街的繁盛始于清乾隆年间,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水运逐步被公路运输取代,西街日渐破败,不少商户也逐渐搬离了这里。2018年2月,西街民俗文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后,景区提档升级工作仍在持续,完成了景区绿化及灯饰景观提升工程、民居风貌改造工程、景区停车场管理系统、无线WIFI全覆盖,实施梅江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着力景区业态培育等,重新吸引了众多商家入驻。
大柒·鮨居酒屋就是入驻商家之一,2020年初,店主田坤认真考察市场后,在西街开了一家极具特色的餐饮店,开业以来一直生意火爆,成了西街景区的网红打卡点。
“我觉得我们店符合西街定位,我们餐饮店主要经营日本料理,搬过来有两个月了,目前生意非常好。”商店负责人田坤告诉记者。
行走在西街景区,青砖绿瓦,层楼叠榭,雕梁绣柱,商铺林立,仿佛置身于画中,一派繁华景象。城市的旅游建设让老街新生,让发黄的雕花窗棂、飞檐出挑的吊脚楼不被尘封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住悠悠乡愁的同时,也让西街成为了“颜值担当”。
(全媒体记者 彭璐 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