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5月13日下午,县委书记马文森主持召开巨丰堰保护利用开发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审议有关事项,推动巨丰堰保护利用开发,造福灌区群众。县委副书记、县长谭雪峰,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代春鹏,县政府副县长陈茂参加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听取了县水利局关于巨丰堰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县文化旅游委关于文物保护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和县发展改革委关于总体规划、投融资工作思路的汇报。审议了巨丰堰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事项、水文化展陈馆工作方案和巨丰堰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事项清单。
会议强调,巨丰堰是我县乃至重庆市难得的一项世界级灌溉工程遗产,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局部与整体三个关系,做好保护开发、农旅融合和乡村振兴三篇文章,发挥好专业、市场和中央市级三个力量,启动专项设计、乡村振兴、保护利用三个规划,做好工作机制、工作主体、工作支撑三个保障,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巨丰堰的保护开发利用,发挥巨丰堰世界级灌溉工程遗产功能。
会议指出,巨丰堰作为世界灌溉遗产来之不易,既是对秀山历史遗迹的认可,也是对遗产保护与运用的鞭策,要充分认识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解决好有人来抓的问题。要加强项目策划包装,积极向上对接,争取国家和市级专项支持,加强巨丰堰保护利用开发工作。要注重保护,保护上务必要有遗产元素,有历史感,做好修复、增设、疏浚和立法四项工作。要注重展陈,展陈上务必有观展的效果、有挖掘的深度,做到脉络清晰、参观顺畅、布展细心、内涵丰富。要注重宣传,宣传上务必要有品牌效应,多形式、多平台加强宣传,讲好故事,提高知晓率。要注重利用,利用上务必有带动效应和市场效益,加强产品开发,结合非遗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开发产品,确保既能带得走,也能住得下。要植入业态,推动乡村旅游,开展科普教育,强化农耕体验,以水为媒、串珠成链,推动古堰农耕文化、自然田园风光、现代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会前,马文森、谭雪峰、代春鹏、陈茂深入巨丰堰渠首和水文化广场,对巨丰堰保护利用开发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
秀山巨丰堰始建于1767年,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好、规模最大且仍在正常使用的清代砌石渡槽工程,也是丘陵山区灌溉体系的典型代表。它不仅见证了巴渝农耕文明的辉煌历史,更彰显着土苗儿女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的治水智慧。2024年9月,秀山巨丰堰入选(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全市首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目前,我县与四中院、市水利局签订了《联合开展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框架协议》,立足我县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人文风情、民族特色等特点,遵循“保护研究、合理开发、弘扬传承、法制保障”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优势与法院协同支持作用,全面深化合作,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合力,串珠成链,助力秀山巨丰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建国 鲁诗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