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我们的好日子⑧|生活不止眼前的温饱 古稀老人还多了诗与歌
编辑:付冲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1/11/18 14:37:49
字号:

秀山网讯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刚走进里仁镇板栗村村民杨光久的小院儿,就听见悠扬的琴声从屋里传出来。只见他娴熟地弹着电子琴,把对党和国家的深情和热爱,以及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都化作音符,在琴声中尽情展现。

杨光久老人现在生活十分闲适,音乐伴随左右,笑容时刻挂嘴边,但就是这么一个快乐积极,充满正能量的人,你很难想象他曾经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

尝尽人间冷暖 音乐成了他宣泄情绪的最佳方式

“我在孤儿院长大,长大后,我修过铁路,做过加工面条和打米工人,到医院当过清洁工,还给别人剃过头发,修过手表。”回想过去的日子,杨光久只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苦”。父母的早逝,迫使他早早就尝尽了人间冷暖,为了养活自己,他干了许多许多工作。

因为常年在外漂泊,杨光久感觉自己就像是无根的浮萍,他想他该成个家了。因为他想在自己疲惫的时候,有个可以依靠的肩膀;想在自己忙碌一天回家后,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最终,经人介绍,他与同村的一个姑娘结了婚,并且很快有了爱情的结晶。

这本应是一家三口幸福家庭生活的开始,谁料妻子却突然病了,她相继出现思维紊乱、行为异常、睡眠障碍等症状,后经医院诊断,她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妻子的病情,一度让这个家庭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贫困与痛楚。由于妻子和孩子都需要自己照顾,杨光久无法外出务工,只能在自己家附近尽可能地多种点地,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她好的时候吃饭都可以,是好好的。就是病复发了就不好了,病复发了就要到处跑,就会拿碗柜里摆放的东西摔。”杨光久说到这的时候,眼睛湿润了,停顿了一下,继续哽咽地说道:“那时候就是为了生存,组成了这个家庭,就要拼了命的去做,该搞生产的搞生产,该种田地种田地,该种稻谷种稻谷,要生活。那时候拼命种点谷子,就是为了有点饭吃。”

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沉重的心理负担如山一样压在杨光久瘦弱的肩上,他觉得自己真的太累了。正当他觉得自己快要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音乐成了他宣泄情绪的最佳方式。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观看了村里组织的一场文艺演出,其中的唢呐表演让他感到十分震撼,它不仅高亢嘹亮,更是散发出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和无法遏制的鲜活生命力。回到家后,杨光久便立马托人买了一把唢呐,自己摸索学习了起来。

“我一边看到别人吹唢呐,一边用我熟悉的歌曲来练习,慢慢地就会了。后来,村上接亲嫁女都喊我去吹。”杨光久打趣道:“没成想自己因为学会吹唢呐以后,成了乡里的‘香饽饽’。”

一项项帮扶措施不仅解了他的难 更暖了他的心

虽说音乐的注入让杨光久的生活多了一丝色彩,但作为一家之主,他仍需要为一家人的生计做打算。可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解除当前的困境呢?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村干部来到了他家里,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

“政府把我们一家人纳入了低保户,每月我们总共可以领取到2100元。”杨光久告诉记者,除了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生活补贴等帮扶措施,他们一家还通过重庆市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阳光安居工程”项目,住上了宽松明亮的新房子,孩子读书也享受了教育资助政策,可谓是多喜临门。这让杨光久一家人都高兴坏了,因为这一项项帮扶措施不仅解了难,更让他们暖了心。

2018年,板栗村倡导农户种植太空莲,并免费发放藕种、提供技术指导。杨光久觉得这是一个增收的好机会,第一个就报名参加了。

说干就干!在村里的帮助下,杨光久将自家荒废的土地开垦出来,种下了7亩太空莲,开启了自己的产业发展之路。从那以后,杨光久每天都是起早贪黑的忙碌着,除草、施肥、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不敢有一丝懈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杨光久种植的太空莲迎来了丰收。

2018年,我第一年开始种植莲子,当年就收入了7000元,2019年也差不多收入了7000元。”说起种植莲子带来的收益,杨光久满脸笑容。

生活、就医、情感等各方面的精准帮扶,让杨光久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也让老人有了盼头。

收入多了,日子好了 他用音乐和文字颂党恩

中国有句老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收入多了,日子好了,不愁吃穿的杨光久开始拾起了自己最初的爱好,用音乐丰富日常生活,用文字书写生活的变化与对党和政府的感谢。

除了唢呐,他还自学了电子琴、毛笔字,买了话筒和音响,没事的时候就在家写对联、唱经典,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觉得心里挺知足、挺痛快。”

这几年板栗村经过美丽乡村建设,村貌一新,变干净,也变漂亮了。而乡村振兴,不仅仅是让农民物质上富裕起来、生活环境改善起来,还要给农民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于是,通过板栗村部分在外务工的村民倡导,村委会积极引导,村民自发筹资建了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健康广场等文化活动场所,让大家可以在家门口学习知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可以说文化活动场所的修建,大大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自然杨光久也成为了这里的常客。每天晚饭后,他都会拿着自己的唢呐来到村里的文化活动室吹上几曲。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还计划着叫上几个老伙计,组成一个文艺小分队,把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编成曲子或歌谣,或宣传党的新政策、或赞美新农村变化、或劝诫人们走正道、倡导农村新风尚等。

“想着过去的日子,对生活的变化感慨万千,要是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哪有现在的好日子。”杨光久的眼里闪着一丝亮亮的光,“别的我也不会,就想用自己的歌谣和文字为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油助威,让更多村民振奋起精神,一心一意跟党走。”

全媒体记者 杨丽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