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2021年11月,在县政府办公室和民政局历练多年的余宇,背上行囊,奔赴海洋乡小坪村,成为驻村第一书记。自此,他以党建为笔,以实干为墨,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挥洒汗水,让小坪村焕发出勃勃生机。三年多过去,村容村貌宛如新生,特色产业欣欣向荣,乡村治理井然有序。
党建引领 筑牢乡村“红色堡垒”
初到小坪村,余宇便将基层党建工作视为驻村工作的“重头戏”。他与村党支部班子携手,组织党员成立了环境卫生、法治宣传、纠纷调解、生产生活互助四支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定期深入网格,走访群众,就像温暖的春风,吹进每一户人家,收集群众诉求,落实惠民政策,为群众排忧解难。
创新村级院落自治机制,余宇更是下足了功夫。他按照“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的方式,在小坪村每个院落选举出院落长和副院落长,并建立了议事点。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就像一家人唠家常,讨论修桥补路、环境整治、平安建设等民生问题。通过议事协商,许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情都得到了妥善解决,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热情也被全面激发。
产业赋能 激活乡村“经济引擎”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余宇和小坪村干部一起,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牛、羊养殖。他们与一支村合作,依托青贮饲料加工厂,将玉米秸秆、皇竹草、巨菌草变成“香饽饽”,加工成饲料。按照“公司 + 村集体 + 农户 + 股东”的模式,统一收购、加工、包装、销售,带动了皇竹草和玉米种植。
同时,水果种植产业也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余宇引导牛羊养殖户收集、发酵畜禽粪污,制成有机肥,为水果种植提供天然养料。就这样,“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牧草种植——青贮、黄贮饲料加工——牛羊养殖——粪污堆肥——水果种植”的绿色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在小坪村和一支村落地开花。
如今,这一产业成效初显。玉米秸秆既能卖给加工厂再利用,还能通过牲畜粪便过腹还田,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解决了秸秆焚烧和畜禽粪污乱排的问题。产业还带动了80余名村民季节性就业,长期雇用10名工人,满足了5户农牧民养殖户需求,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乡风文明 绘就乡村“精神画卷”
为了激发村民参与文明乡风建设的责任感,余宇带领大家齐心协力推进文明乡风建设。他牵头邀请村民代表共同讨论通过小坪村村规民约,将“遵纪守法、尊老爱幼、诚信友善”“喜事新办、白事简办、违规酒席禁办”等理念融入其中。通过户外广告板、文化墙绘、宣传栏、“村村通”广播等多种形式,让村规民约像种子一样,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营造出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的良好氛围。
每季度,余宇还会同村干部开展乡风“红黑榜”评议评选活动。“红榜”上的正面典型,就像夜空中的明星,照亮大家前行的道路;“黑榜”上的不文明行为,则像一面镜子,让大家引以为戒。这一活动有效提高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
宜居建设 打造乡村“美丽家园”
建设生态优美宜居乡村,余宇从美丽庭院建设入手,坚持“微改造、精提升”原则。他引导村民因户制宜合理规划生活区、种植区和养殖区,打造出一个个洁净、生态、绿色的美丽庭院,点缀在小坪村的土地上。
同时,余宇制定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管理制度,每月以户为单位进行评分。依托积分奖品超市,推广“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正向激励模式。村民们参与美丽庭院建设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村民的归属感和获得感也进一步增强。
三年驻村,远离城市喧嚣,迎接新的挑战,余宇收获满满。今年驻村工作队员轮换时,他毅然选择留任,这是他对这片土地最真挚的回应。在海洋这片偏远的土地上,余宇将继续挥洒汗水,开启新的征程,书写更多动人的乡村振兴篇章。
(通讯员 毛阳 王雅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