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我们的好日子⑥刘飞:返乡军人本土人才 脱下“战袍”振兴乡村
编辑:付冲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1/9/8 15:49:13
字号:

秀山网讯 黝黑的皮肤、坚毅的眼神、挺拔的身板,浑身透着年轻人的精气神,眼前这个90后”的小伙子是溶溪镇石板村本土人才刘飞,也是一名退役军人。穿上一身军装保家卫国,大概是所有热血少年的梦想。刘飞小时看过不少纪录片,对军人十分崇敬。2009年,刘飞参军入伍,成为他眼中“英俊潇洒”队伍中的一员。


未满二十、未出社会,不过一个没吃过太多苦头的半大小子,穿上军装后,刘飞也有了大人的模样,在磕磕碰碰中,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连队很艰苦,也很枯燥,日复一日的训练,没有想象中的热血和好玩,少年的毛躁被日益抚平,冲劲被洗练后愈发纯粹。“最大的收获就是,我认为在部队学会了如何去担当,要有担当和责任感。”刘飞告诉记者,多年的部队生活让自己养成了严格遵守党的方针政策、对党绝对忠诚的良好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成为他的初心和使命。

因为从小在山里长大,刘飞深知农村生活的艰辛,他也一直想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2015年,当刘飞脱下军装那一刻,就毅然决然选择回到家乡发展,用实际行动来书写退伍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当年,经考试刘飞成为了石板村的本土人才。刚回到村里,刘飞觉得在自家门口“管事”很容易,但很快他就发现,其实村里的工作并不轻松。刘飞坦言:“毕竟我还年轻,在村里面面对的是老百姓,这个工作很难做”。


如何才能尽快接上“地气”,干好工作?只有不做“过山鸟”,甘当“花喜鹊”,刘飞坚持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一开始参加工作就是一张白纸,但是老百姓只要有困难,打我电话了我马上就会去。比如说有的老百姓电视看不了,小刘来给我电视整一下,我就毫不犹豫的去给他们整。”因为这些平凡小事的坚持,简单纯粹的刘飞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和信任,工作开展起来,也顺利多了。

溶溪镇石板村村民邹国清曾经是石板村的建档立卡户,种过田、干过养殖、打过零工,但是一没技术二没销路再加上年事已高,都失败了。在各项扶贫政策的扶持下,他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虽说日子有所变好,但他始终闷闷不乐。刘飞与同事在实地走访时发现,邹国清虽然多次失败,但言谈间对特色养殖仍有一丝热情。为了保住这颗“火苗”,刘飞与同事商量决定,结合山区树多花多的实际,引导邹国清养殖蜜蜂。当“爱好”碰上“门路”,消沉的邹国清终于活泛了起来。为了进一步提高邹国清脱贫致富的热情,刘飞还第一时间为邹国清申请了产业补助,大大减轻了他的经济压力。慢慢地,邹国清的养殖事业有了起色,腰包也越来越鼓。

“他开自己的车帮我运砖、运木材,我修了两间房子照看蜜蜂。起初才四桶蜂,到现在有五十桶蜂了,收入有了保障,一家人再也不怕评为困难家庭了。”邹国清提起刘飞,口中满是感激。

众所周知,无论是解决农民就业还是确保群众增收,都需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产业旺,乡村振兴才有底气。但在最初,因为不信任、有顾虑,很多村民都不愿意发展产业。怎样才能打消村民们的不安呢?思来想去,刘飞作出了这样一个决定——带头种植银花。

虽是自小在农村长大,对土地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但是对于银花种植刘飞之前从未接触过。这也意味着,他必须从头学起。

“经常在电脑上查资料,在手机上面搜索,去我们隔壁村的种植大户家做工学习,帮着他们整理,就慢慢地教我技术。”刘飞告诉记者,虽然学习的过程并不轻松,但经过摸索,自己也成了半个银花种植专家。

成功总是留给努力去奋斗的人,刘飞种植的银花丰收了。村民最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刘飞成功了,大家也纷纷开始尝试种植银花。

为了让村民们在种植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刘飞时常都会来到田间地头,与他们分享银花的种植以及防治技术。

刘永珍原本是村里的贫困户,丈夫早年去世,家里还有几个孩子要上学,养家的担子全压在了她身上。了解到她家的实际情况之后,村支两委便动员她去种植银花。

“刘飞来给我们指导技术,教我们怎么剪枝,怎么种。他来给我们讲,我们就照着做。我们现在就有信心做了,我们就有信心管护出来。”精心管护下,刘永珍家的银花长势良好,亩产逐年提高,面积也从最初的10亩扩大到30亩。通过种植银花,刘永珍一家也顺利脱了贫。

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战袍”振兴乡村,角色在转换,但是刘飞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一直没变。正因此,哪怕也想出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哪怕村里事物繁杂琐碎,他仍坚守在村里。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总有人问刘飞:“你后悔回到家乡并去农村基层吗?”他回答说:“每一粒种子,总有它最适合的土壤。一个人的选择,只有契合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才会更有价值。回到家乡我觉得有用武之地,这是我无悔的选择。”

(全媒体记者 方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