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钟灵镇不断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编辑:姚庭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4/7/16 17:01:51
字号:

秀山网讯 近年来,钟灵镇认真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振兴“塑魂工程”纳入到全镇重点工作内容之一,从“立破并举”“文化传承”“乡村建设”三个层面持续发力,不断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立破并举”乡风民风纯起来


过去,部分农村地区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屡禁不止,是文明乐章中的不和谐音符。近年来,钟灵镇立破并举,一手抓管理约束,一手抓服务引导,通过组织召开党员干部座谈会、群众坝坝会等方式,大力宣传倡导新事新办、丧事简办,将办理流程、办理规模纳入村规民约。钟灵镇“高氏祖训”“忠孝传家”等村规民约已家喻户晓,成为群众行动的“指挥棒”。


凯贺村位于钟灵镇腹心地段,是重庆市乡村治理示范村,重庆市家风家教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县级文明村,下辖9个村民小组,共1000余户村民。走进钟灵镇凯贺村,宣传栏上的村规民约映入眼帘,涵盖爱党爱国、勤劳创业、移风易俗、家风家教等10个方面,内容明确,要求清晰,让广大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影响。

“为促进乡风民风建设,凯贺村还成立了调解委员会,明确了相应人员分工与工作职责。”凯贺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龙河介绍,通过内外结合、标本兼治,曾经村里民事纠纷案件年均70余件,近三年来,已降为年均5件以内。

“如今乡村大变样,改掉旧习旧思想,婚丧喜庆从简办,人人都是践行者……”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将移风易俗等理念播撒在群众心田。“现在村里大操大办的现象比以前少多了,大家都能按照规定执行得挺好的。”凯贺村一村民表示。

“文化惠民”乡风民风塑起来

着眼于农村和农民的生活特点,钟灵镇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念入手,培育文明和谐的乡风民风。通过开展文化大讲堂、农村文明随手拍、非遗文化进社区、法制小院创建等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学礼仪、尊礼仪、用礼仪、摒弃不文明陋习,培养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的民风。


走进凯贺村石板桥组,一幅幅生动的“文化墙”,成为了传播文明的窗口。教育村民知行合一,成为美化家园的“活教材”,成为倡导树立文明新风的新“窗口”和打造素质教育的新“阵地”,而一墙一风景,一墙一文明也成为凯贺村的亮点文化。

“太美了,到处可见的文化标语、文化墙生动展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不定期的非遗文化走村串户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真的是太幸福了。”钟灵镇一村民说。

据了解,曾经钟灵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为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展需求,凯贺村按照“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通过镇村努力,分别完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文艺表演队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院校学生奖励、文明家庭文明示范户评比等系列工作。

“以前我们写书法只能在家中练习,得益于村上搭建文化活动平台,现在我们可以相互交流,文化氛围更浓了,我还可以拿起笔为村民服务,比如写对联、培养书法爱好者等。”凯贺村村民简仕平说。

“乡村建设”乡风民风美起来

钟灵镇汇智聚能、持续发力,在建管并重中刷新了“钟灵颜值”。2023年以来,钟灵镇基本完成了集镇自来水改造,规范了农贸市场经营秩序,成功创建了市级卫生乡镇。新建和修复河堤3.1公里,安装路灯700余盏。投入环境卫生整治经费100余万元,新增垃圾分类投放点6个、垃圾箱200余个,秀田村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凯贺村霸王坡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项目建成投用。3万亩山银花、1.2万亩茶叶投产增效,建成武陵山区首个油茶高产示范片,新发展100余亩羊肚菌基地,新认证有机茶园1600亩。完成凯堡中药材加工厂新建、中溪村银花加工厂扩能项目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评国家级、市级示范社各1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入选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典型模式案例”。

“村上现有银花基地3000余亩,通过育苗、鲜花采收、加工销售,能实现年均300万余元增收。”云隘村第一书记陈夕才说。

“今年我茶厂能收购鲜茶茶青1600吨,加工干茶380吨,通过产业带动,每亩茶叶能为村民增收5500元左右。”凯堡村茶企负责人陈焕华说。


如今的钟灵镇,在打造“两山论”实践示范镇上敢于作为、勇于创先,生态宜居与产业建设齐头并进,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正在逐渐形成。随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村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群众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正在为钟灵镇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力量。

(全媒体记者 杨帆 通讯员 王雨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