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伟力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职教时代新人
编辑:姚庭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4/3/18 15:17:10
字号:

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伟力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职教时代新人

彭华友  秀山县职教中心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不仅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做好新时代基础教育工作、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深入学习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从落实好“七个着力”为抓手,从文化角度来理解、把握、推进职业教育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见行动,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培养具有良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职教时代新人。

一、坚持党的领导,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有机结合,特别注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丰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要育文化根基牢固的时代新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线,推动党的文化理论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融入培育时代新人的全过程、各方面。

二、坚定文化自信,牢牢占据意识形态主阵地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开启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格局,面对转型社会中的意识形态调整,以党和国家的最新理念引导时代新人树牢正确人生方向与价值准则,从精神层面筑基固本至关重要。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如何才能更好地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践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文化思想铸魂育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步调,吸收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道路上的宝贵经验,科学理解并阐释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本质,筑牢思想根基,不断提升师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守好学生意识形态中职阶段的“关卡”。

三、延续文化基因,将人文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渗透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而校园文化是校园的DNA,是校园的灵魂。按照“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将中华人文精神融入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在制度设计、景观布局、网络空间上下功夫,切实贯彻到办学治校和立德树人全过程。

一是打造以“完备”为内核的制度文化。探索职业教育的特点规律,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整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并进行统筹安排。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章程、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中,建立高效规范运行机制,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制度化。

二是构建以“和谐”为内核的景观文化。从文化传统、整体布局入手,建造校史室、党建教育基地、非遗陈列室、非遗文创街等场地,充分利用教室、公寓、走廊、橱窗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校园场馆使用、审美、教育功能的统一,让师生置身其中,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三是创设以“创新”为内核的网络文化。充分尊重职教学生的信息接受习惯,使用新科技、新媒体创新表达方式,推进主题网站、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建设,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感、亲和力和关注度,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化认同。

四、萃取思想精华,将传统先进理念融入教育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民本意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讲仁爱、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社会主张,这些先进思想理念是职业学校文化育人的精神宝藏。

一是融合传统先进理念推进专业建设。我们开设了舞蹈、工艺美术、服装、烹饪等与非遗技艺相关的专业,与电子商务、物流和旅游专业创新融合,构建了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的“传承+创新+创业”非遗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非遗”传承创新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为突破口,开展全体化、全过程、全方位的职业教育特色实践,提高学生的非遗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学非遗、做非遗、创非遗、秀非遗、销非遗”的非遗传承复合型人才。

 二是融合传统先进理念构建课程体系。开设传统文化类通识课程;挖掘各专业专业课程育人资源,与非遗大师工作坊配合,建设面向全校学生选修课程,夯实文化育人平台。

三是融合传统先进理念优化教学资源。组织编写《秀山花灯曲调精选》《苗绣》《龙凤花烛》等10余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教材,增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标准,涵盖修身、爱岗、敬业等方面知识,发掘与专业特色、行业精神、岗位需求相契合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五、展现精神魅力,将传统美德融入育人实践活动

将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与职业教育育人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活动中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一是开展“传承文脉”的主题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包括“读、讲、演、赛、秀”等重点和常规活动;培育支持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持续开展跳花灯、写书法、做花烛、染蜡染、练武术、弹古筝、炒茶叶、刻板画等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展演,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抓住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唱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旋律。

二是创建“礼敬传统”的实践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志愿服务,与社区、福利机构和公益组织等构建服务长效机制;利用假期组织学生以寻访红色旧址、深入基层走访、进行田野调查等方式开展社会实践,营造“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浓厚氛围。

三是打造“彰显特色”的育人品牌。立足地域传统文化特色,发挥高校自身资源优势,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传统工艺和民族传统体育,协同行业、企业、高校力量,建设好非遗大师工作室、非遗工作室等,邀请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同参与,引入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科研协作、产教融合中打造独具秀山职教特色育人品牌。

同志们,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在接下来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坚持学以致用,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