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水稻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为减少化肥投入,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我县聚焦农业绿色发展与提质增效,开展科学施肥增效“三新”集成配套示范推进项目,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时值夏末秋初,正是水稻抽穗灌浆生长的关键期。在清溪场街道种粮大户田茂军的田地里,一场聚焦农业绿色发展与提质增效的“科学施肥增效‘三新’集成配套示范推进项目现场会正有序进行。
“‘三新’集成示范推广项目是在农技部门化肥减量增效的前提下,更进一步的升化,是通过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机具的结合,来达到减少化肥的投入,保证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升”。秀山县农技服务中心主任杨洪松介绍,今年,秀山首次开展科学施肥增效“三新”集成配套示范推进项目,推广面积30000亩次。通过精准匹配作物需肥规律与土壤供肥能力,示范区域内化肥用量将大幅减少,粮食品质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实现减肥、增产、提质、增效的目标。
科学施肥增效“三新”集成配套示范推进项目是近年来农业领域推动节本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现场会重点展示“科学施肥增效‘三新’集成配套示范项目”,通过将优质作物新品种与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缓控释肥应用等先进施肥技术相结合,再辅以“技术人员+合作社+农户”的推广服务新模式,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施肥解决方案。
“以前施肥全凭经验,肥料用了不少,效果却一般。加入示范项目后,技术员上门测土,推荐的配方用肥用量精准,还组织无人机植保机给我们施肥,省工又省钱,今年收成肯定错不了。”种粮大户田茂军深有感触地说。
为保证施肥增效效果,秀山县恒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组织无人植保机开展飞施作业。飞施现场,植保无人机飞手在对植保无人机设定好飞行路线和参数后,无人机便沿着预设轨迹低空飞行,均匀喷洒营养液和防倒伏剂,省时省力又高效。
“我们根据农委专家提供的数据,制定了科学的飞施方案。出动了植保无人机30台,组织飞手60余人,计划在10天内完成30000亩次的飞施面积。无人机能根据水稻的生长高度自动调节飞行高度,雾液滴细,附着力强,肥效比人工要好出很多。”
秀山县恒业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宇表示,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公司将进一步加大植保无人机飞施作业力度,抢抓时间完成飞施作业任务,促进水稻单产提升,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