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我们的好日子(13)|85后“新农人”白梦玉:在希望的田野绽放青春力量
编辑:彭璐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2/4/29 15:28:15
字号:

秀山网讯 近段时间,隘口镇平所村黄精育苗基地里的黄精种苗大量出土,陆续出棚上市。挖苗去土、选苗分类装袋……在负责人白梦玉的组织带领下,村民们在多个大棚里分工协作,将黄精种苗及时出土销往各地。

“黄精的种植周期是五年,每株可以达到六十斤左右的产量,市场价七块五一斤,品质好一点的,则八块钱一斤。”白梦玉拿着黄精苗介绍。

2011年,大学毕业的白梦玉进入秀山一家中药材公司工作,凭着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细致的业务能力,她很快就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获得公司高层的赏识和信任。就在父母以为她会在工作稳定、待遇不错的岗位上好好发展时,白梦玉竟来了个“华丽转身”,要自己创业。白梦玉说:“我是属于比较喜欢拼搏的人,对于我来说,还是喜欢有一片自己的天地。”   

黄精集药用、食用、观赏、美容于一身,随着国内大健康的产业的兴起,特别是在营养保健、中国老年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对黄精需求越来越大。由于野生黄精资源日益枯竭,因此,黄精的人工种植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机遇。

看好黄精产业的美好前景,白梦玉便义无反顾。于是,她和志同道合的几个朋友一起创办了重庆市合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黄精的种植和加工成为他们的主攻方向,当“新农人”的梦想开始启航。

创业之初总是艰辛万分,白梦玉也不例外。一个女孩下地种黄精,往往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剧本,在别人看来,她这么做,简直就是自讨苦吃、瞎折腾。“他们很多声音质疑我们女孩子为什么要来干农业,能不能把农业干好?”

但白梦玉认定的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爱折腾的她挡下了朋友“三思而后行”的劝阻,“屏蔽”了一些村民“你能行吗”的质疑,埋头苦干。为了研究黄精种植技术,提升黄精种植品质,她经常在大棚里一待就是半天。

    成功往往是为有心人准备的。在克服了用地难、融资难、病虫害等问题后,白梦玉的黄精产业慢慢走上正轨,上门求购的客人络绎不绝。

“从最初开始创业到现在,我的人生格言就是:人这一辈子能够为了值得的事情去奋斗一生,也是很值得的。”白梦玉目光坚定地说,“我从来没想过中途遇到困难,就轻而易举的放弃。那我还来干什么产业呢?”

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白梦玉还与合作伙伴商量决定通过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为推动家乡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贡献力量。

隘口镇平所村村民杨胜兵是基地的老员工,除了平时每天70元的务工收入外,还在基地学到了实实在在的管护技术,他流转土地种植黄精,拓宽了收入来源。

杨胜兵一边数着黄精种苗一边说:“确实种出来还可以。当时我们还不怎么相信,后来我自己又种了点黄精苗,就跟着她挣钱。她带我们致富,现在我一年挣三至五万元,靠黄精吃饭。”

    与杨胜兵同村的村民谭建芝因为要照顾家庭不能外出务工,在得知黄精育苗基地在大量招聘务工人员后,她第一时间就报名了,“老板人好,不拖欠工资,这份工作感觉也不累,钱也挣了,小孩也照顾了。”

作为“新农人”,白梦玉始终把“新”放在第一位,她总说:“要用好新思维、看准新业态、发展新农业、走进新时代,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2019年,白梦玉跟身边的年轻人一样,玩上了短视频。她把黄精的种植、收获、制作成品的全过程用短视频记录下来,并展示在网络上。让白梦玉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视频很快就收获了大家的关注。渐渐地,越来越多的粉丝留言问白梦玉,如何购买她家的黄精产品。白梦玉敏锐地感知到这是一个商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后,她开启了直播带货。因为没有经验,在开播前白梦玉紧张地在纸上记录自己要说的话,她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失败了也没关系,我们慢慢来。”但让白梦玉没想到的是,那晚她的直播间卖出了不少产品,看着后台一单单被拍下的交易,她既高兴又激动。

“平时抖音直播,占了我们总销售量的百分之四十左右。现在很多人不知道黄精是什么东西,还是要靠自己去宣传,实体店要很多成本来推向市场。对于我们新产品来说,网络是一个很大的帮助。”白梦玉说,不用担心产品销路问题,这样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她对未来更是充满信心。

世上从来都不缺追随者,珍贵的是领路人。乡村的振兴,需要有更多像白梦玉一样拥有新思维的新农人,他们不仅身体融入家乡,精神也回归了原乡,他们在乡间田野里发挥着聪明才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他们唱响了一曲曲新时代的田园牧歌......

白梦玉说:“作为一名新农人,我虽然告别了长裙,告别了高跟鞋,但是我不后悔,因为我见证了不少农民从土里刨食到土里掘金的过程。我也看到了农村的广阔天地,仍然大有所为,我享受着泥土的清香,沉醉于收获的满足。出生农村的我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年轻人像我一样带着新的生活理念,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知识文化反哺家乡,振兴乡村。”

(全媒体记者 彭笋 文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