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曾山倚生于1972年,秀山本土人士,曾做过泥水工、卖过装修材料、制过牌匾,最后还是回归于自幼热爱的美术行业,并成立了自己的字画工作室。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西街天后宫的曾山倚字画工作室。楹联、书法、画幅……随处可见的作品,彰显着国学的不凡;角落里满满当当的绘画工具,让本身宽敞的画室显得些许拥挤;迎面而来的曾山倚一身中式青黑棉布衣,已年逾半百的他神情淡然、风格朴素。
早期的绘画学习中,曾山倚多是通过自学,之后的创作过程中则经常四处交流学术、拜访深造。在绘画上有着很大天赋的曾山倚善于利用各种材料,把所见所思所想在画幅上表现出来,画法多样,工具不限。
曾山倚的绘画主要以油彩国画为主,利用西方油画颜料,运用国画章法,以巧妙的结构、用笔、赋彩来表现山、水、花、鸟、人物,融国画的勾、皴、擦、染、点于一体,同时借用工笔画、水彩画和水粉画等进行创作,既饱含了油画的写实精髓,又融入了国画的写意,色彩明亮生动,立体感强,意境深远,画风独特。
曾山倚还擅长油画刀画法。油画刀的大小形状各异,从锐利的尖头到圆头和平头的多样式,让画面上的质地效果也呈现多样性。在曾山倚的画作中,一些山石的细节刻画通过油画刀技法的运用和控制表现。通常大号刮刀刮去多余的颜色,产生一种粗糙的质感,在深入刻画阶段,使用各种刮刀,采用砌、压、拖、抹、刮等多种刀法来将画面变得细腻丰富,使画面颜色有一种特殊的明亮感,从整体上提高了色彩的纯度,使其作品别具一格,产生绝妙的引人入胜的色彩效果。
工作室的每个墙面与画架上,除去画幅以外,周边摆了一些奇形怪状的山石和木雕。曾山倚说,除去绘画这个兴趣爱好,业余时间他也会去山河间捡一些石头、木头,在古玩市场看到有趣的石头木雕也会买回来摆放着欣赏,有时也会在一些石头上作画。
“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感觉,才能创作出最好的作品,而不是一直遵循已经形成的风格。”曾山倚的美术作品往往推陈出新,中西结合、画法多样,受很多艺术爱好者的青睐。其中,2016年创作的《南方的雪》,已销售到国外。
“教别人画画时,我一般以引导为主,从画山、画树、画草开始,让学生掌握所有的基本画法之后,就可以将它们组合起来创新。”曾山倚告诉记者,教学中他往往采用外出采风和现场教学两种模式,“国画传承了千年,艺途漫漫,求索也漫漫。我将继续全心全意地在画布上耕耘,同时把自己的手艺教给更多喜欢画画的人,为小县城的文化艺术发展作自己的贡献。”
(见习记者 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