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往前走,手打出去,打出去,退,左脚。1234、5678……”
日前,记者在梅江镇三角村便民服务中心门前广场看到一片热闹的景象。在领队袁芙蓉的召集下,三角村舞蹈队开始了虎年的第一次广场舞排练。
动感十足的音乐、整齐划一的动作、美丽自信的笑容……队员们举手投足“专业范儿”十足,吸引了不少过往行人驻足观看或参与其中。
袁芙蓉是重庆黔江人,属于嫁到三角村的外地媳妇。刚到三角村时,袁芙蓉并没有因为人生地不熟就感到迷茫无助,反而是干劲十足,总想为村里做点什么。于是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的她成为了一名乡村医生。
近年来,村民钱袋子日渐鼓起来,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高了起来。但富裕起来的村民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有时间不是打牌,就是窝在家里看电视,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善于观察的袁芙蓉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身为一名党员,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村民和乡村文化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于是她冒出了这样一个想法:组建舞蹈队,带着大家一起跳舞,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筹建之初,很多村民愿意参加但又不好意思,不敢走出家门走上舞台。在了解情况后,袁芙蓉就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开导。“他们可能害羞,不敢跳,我就鼓励他们,跳舞锻炼,身体也变好了,身材也变漂亮了,慢慢的他们就来跳了。”袁芙蓉说。
没多久三角村舞蹈队就建立起来了。
队伍有了,但要想出彩,节目的创作与编排自然成为了重中之重,为此袁芙蓉没少花功夫。为了能更好地带领大家学习舞蹈,袁芙蓉每天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自学舞蹈。学不会动作,就在家对着镜子反复练,一遍又一遍。由于底子好,袁芙蓉很快就学会了多支舞蹈。
“都是自学,在手机上学。我之前练过肚皮舞,有一点基础,看了视频,一个舞两三分钟就可以学出来,学会了就一步一步地教他们。”袁芙蓉说。一切都准备就绪后,袁芙蓉开始按照网上的视频教队员们跳舞。第一次学跳舞,大伙都很兴奋,也有些胆怯,因为没有基础,学起来非常困难。袁芙蓉便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慢慢教,耐心地陪着大家一起练。
袁芙蓉用了心,大伙也上了心。虽然白天劳动很辛苦,但到了晚上,队员们都会自发地聚在一起练舞。第一次完整跳完一支舞,第一次统一制作服装,第一次登台表演,第一次比赛获奖……太多的第一次记录着三角村舞蹈队逐渐走向规范与成熟。
三角村村民黄冬菊是舞蹈队的忠实“粉丝”。在参加舞蹈队之前,黄东菊几乎天天打牌。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了舞蹈队的排练,被深深吸引,后来主动提出要加入进来。如今,她已经成为了队里的骨干力量。“身体越来越好了,精神也越来越好,以前坐着打牌,胡思乱想,现在跳坝坝舞,身体越来越好了。”黄东菊高兴地说。
不仅是黄东菊,其他队员也纷纷表示,参加文艺队不仅为他们带来了欢乐,也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增色不少。
“原来我有肩周炎,有颈椎炎,后来我来跳舞了,就没吃药了,锻炼好了。每次活动都高高兴兴的,大家都高兴。”三角村村民杨妹元说起跳舞,显得格外激动。
看着队员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袁芙蓉觉得十分欣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平时练舞有点累,但是每次演出听到群众的掌声,感觉还是很充实。为乡村振兴添一把文化柴,再辛苦我也觉得值得。”
如今,在袁芙蓉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跳舞健身行列,享受人生“出彩瞬间”和幸福美好生活,跳出了农村群众新生活、新风尚。
梅江镇三角村党支部书记刘付学说:“为了把我们村这个舞蹈队组织起来,袁芙蓉同志做了很多的工作,很辛苦。文艺活动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带动老老少少锻炼身体。今后我们三角村将在助推文化阵地建设、培训乡村文艺人才、发展乡村文化产业上下功夫,以文艺带动乡村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除了带领大家跳舞,在生活上,袁芙蓉还是三角村有名的“热心肠”。谁家有困难,她都要帮一把。村里的老人谁有个头疼脑热,她知道了都会去看一下,老人们都亲切地称她为“亲闺女”。
“她做得好,做什么都仔细,对我们老人家也尊敬,我一直找她做颈椎、脚,都做好了。”梅江镇三角村村民胡辉珍心存感激地说。
共产党员、袁老师、热心肠、亲闺女,袁芙蓉身上有很多优秀标签,但她从不炫耀。这一路,袁芙蓉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袁芙蓉说:“巩固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在千千万万的奋斗者中,我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同样是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我倍感荣幸与满足。”
(全媒体记者 彭笋 文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