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我们的好日子⑨|杨胜友:致富多面手 日子就像他的蜜一样,甜!
编辑:付冲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1/12/22 17:13:15
字号:

秀山网讯 早上8点,记者一行从秀山县城出发,驶过蜿蜒的盘山公路,来到了“云端花园”川河盖。湛蓝的天空宛如一块美丽的蓝宝石,和煦的阳光让人倍感温暖舒适。在一山脚的拐角处,只见一只只蜂箱,排列整齐,错落有致,养蜂人杨胜友正在打理自己的峰箱,勤劳的蜜蜂飞进飞出,酿造出香甜的蜂蜜,蜂巢也正在慢慢被装满。看着这些“心肝宝贝”围着自己转个不停,杨胜友眼里满是欣慰与满足。


杨胜友,秀山县涌洞镇楠木村人,致富多面手,把日子过得像他的蜜一样甜,周围的村民们也感受到了这浓浓的氛围并跟着他“撸起袖子加油干”!

返乡创业办农家乐

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老窝”,住在川河盖楠木村坨头组54岁的杨胜友,亲眼见证了自己家乡的华丽蜕变。虽说杨胜友如今已是四世同堂,一家人生活过得十分快乐幸福。可每每回忆起自己的前半生,杨胜友总是感慨万千。杨胜友说,以前,川河盖有100多座矿山,整个楠木村都被一层层的煤灰和粉尘所覆盖。加上地处平均海拔近千米的川河盖上,交通极为不便,楠木村这个高山上的村子,几乎与世隔绝。那时候川河盖流传着这么一句歌谣:“煤炭是条龙,挖也穷拖也穷。拖得打根裤衩穿,挖了就是打灯笼。”

由于山上交通闭塞,收入来源单一,杨胜友早年时候只能在山上的煤矿打零工,虽说做的都是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但每个月挣的钱只能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支。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教育费用成为了杨胜友最头疼的事情,因为仅靠自己拉煤的收入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煤矿毕竟不是清洁能源,他也听到了即将整顿的消息。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为了给孩子赚学费,杨胜友和妻子多次商量后决定外出打工。

但在离家前,杨胜友却对自家的土地发起了愁,因为自己和妻子将长期不在家,加上家里老人年龄也大了,已经不适合去田间劳作,所以土地将面临没人种植的窘境。怎么办呢?思索再三后,杨胜友提出了一个想法——种树。

但让杨胜友万万没有想到,这片水杉林后来竟然成为了他的致富林。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不断深入开展,近年来,涌洞镇结合川河盖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开发旅游。为了丰富景区业态,也为了拓宽群众增收路子。当时的涌洞乡、村干部们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其中。得知这一消息后,杨胜友觉得这是一个结束在外漂泊回乡创业的大好时机,必须牢牢抓住,于是便和妻子商量着回家做点啥。

“他讲回来做农家乐,问我答应不,我觉得这比在外面打工强,我们都是为了多找点钱把这个家庭搞好,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在一起好一点,我就讲支持,做就是了。”杨胜友的妻子罗桂菊告诉记者,一直在外务工也不是个办法,在家能做点生意总是好的,方便子女上学的同时,也能为家乡建设添一份力。就这样,杨胜友便和妻子回了家,开始了回乡创业之路。

然而,缺乏启动资金成为杨胜友开办农家乐最大的绊脚石,这让他心急如焚。当地政府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主动上门帮扶,为杨胜友开办农家乐保驾护航。

“当时我家门前路不行,是泥巴路,政府就帮我解决了十万块用来修路,我们把石板路也铺上了,现在弄了停车场,农家乐该具备的条件都具备了,特别感谢政府。”杨胜友表示,当地政府十分支持他开办农家乐。

就这样,经过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后,20147月,杨胜友的“森林小屋”开张了。为了经营好这个农家乐,杨胜友和妻子很拼,所有事情都亲力亲为。

“刚开始,我和妻子把收入一笔一笔地记起来,半年后,我们一对账本,竟然有三万多元的盈利。”说起开办农家乐带来的收益,杨胜友满脸笑容,“那明年做一整年的话,我们收入预计能挣到七八万元。”

建造度假小屋

随着川河盖的旅游业越来越红火,杨胜友的“森林小屋”生意也越来越好,他十几年前种在家旁边的那片水杉林更是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每天都有不少人前来合照留念。这让杨胜友再一次发现商机——“就在水杉林里建造度假小屋怎么样?”于是,杨胜友开始搭建起了小木屋。

“目前,我规划建设的森林小屋总共有十六幢,单间有六幢,外面有间大厅,还有九幢就是两个床的,方便客人一家人出行。其中,有6间明年就将投入使用。”说起自己对森林小屋的规划,杨胜友难掩心中的喜悦,便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这两年到川河盖旅游和务工的人员猛增,旺季一天至少将会有三四张床位有客人居住,一年就可以收入近10万元。

“现在看到这片树林,走在里面心里都是乐滋滋的。”在杨胜友看来这片水杉林就是他的致富林。

开启“甜蜜事业”

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让杨胜友既能够照顾到父母,又能够赚到钱,这让他进一步扩展思路。川河盖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蜜源植物,对于大自然赋予的馈赠,杨胜友自然不想错过,他开始“重操旧业”,把年轻时的养蜂技术“捡”起来,开启了他的“甜蜜事业”。

每当天气晴好的日子,杨胜友都会来到蜂园,只见他穿行在蜂箱间,动作熟练地打开一个个蜂箱,仔细检查中蜂的活动情况。一只只中蜂从蜂箱里进进出出,将静谧的山林“闹”得一片沸腾,整个蜂园弥漫着淡淡的蜜香。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杨胜友的蜜蜂养殖经过几年的发展,从最初的30箱发展到现在的180余箱。 “我一年只取一次蜜。”杨胜友告诉我们,正因为他一年只取一次蜜,所以酿出的蜂蜜品质纯正、色泽清亮、味道清香,深受市场欢迎。每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


爱拼才会赢,正是因为杨胜友的用心、敢拼,他吃上了“旅游饭”,将风景变成“钱景”,把爱好变成了事业,日子过得比蜜还甜。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杨胜友没有忘记身边的“穷亲戚”。 每逢有人向他请教蜜蜂养殖技术、农家乐开办经验,他都会倾囊相授,从不藏着掖着。

 “现在川河盖旅游开发了,土地值钱了,我的产业起来了,人是不能忘本的。”杨胜友告诉记者,下一步,他要跟着乡村振兴这个步伐,在川河盖这个地方带一个好头,把自己的农家乐进一步做好,把自己的“甜蜜事业”进一步做大,为村上的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从年收入3000元到20万元,从打工人到小老板。杨胜友说他是幸运的,赶上了好时代,遇上了好政策。涌洞镇作为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川河盖将迎来乡村振兴政策机遇。对于杨胜友和他的乡亲们来说,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和憧憬。

全媒体记者 杨丽华)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