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不贪小便宜就不会被骗?银行卡里没钱就不会被骗?这些都是以前电信诈骗的“老招式”了。
10月6日,家住秀山县乌杨街道的王女士遭遇新型电信诈骗,她“热心”地为网购平台提供“验证”,在银行卡里根本没钱的情况下,却被诈骗近6万元!
记者认真梳理了王女士被骗的详细经过,以期大家提高警惕,识破新型电信骗局,减少财物损失。
“客服身份”博取信任
“10月6日中午11点58分,我接到了一个来电地为山东的电话。”王女士说,本来自己对外地来电是很警惕的,不过因为工作原因,有时也会有外地电话,所以她就接通了电话。
“电话是一位女性打过来的,对方在电话里称,自己是‘唯*会’客服。”王女士回忆,“客服”告诉她,之前在唯*会购买的两件儿童服装存在质量问题,按照公司要求,必须对该产品进行“召回”,并请她配合进行“投诉理赔”。赔偿金额为货款的3倍,一共324元。
“由于是‘唯*会’客服,她还能准确的说出自己购买的衣服价格、订单号等信息,所以我就深信不疑了。”之后,“客服”让王女士添加了两个QQ号码。
“共享屏幕”控制操作
QQ是一名自称为售后工作人员的男性。在一番“按公司要求,客户要提交理赔”“需要客户配合完成验证”等说辞后,对方提出了通过QQ语音通话中“屏幕分享”功能。
基于对“唯*会”平台的信任,加上对“屏幕分享”功能的不了解,王女士没做考虑,就和对方进行了屏幕分享。
“我完全是在对方的指挥下,一步步操作的。对方甚至连验证码都知道。这也加深了我对对方的信任。”潜意识里,王女士以为对方是售后工作人员,所以能清楚知道验证码。
其实,这都是屏幕共享,让对方知道了她的每一个操作步骤,甚至银行卡密码。
“有一次,我输错了密码,对方还对我进行了提示。”现在想来,王女士感觉啼笑皆非。
“平台验证”骗取钱财
屏幕共享后,王女士在“售后”的指挥下,前往“爱奇艺”,打开“我的钱包”进行公司要求的“验证”。
其实,所谓的“验证”,却是通过平台借贷。
“要人脸验证,还要传身份证。这个验证也太麻烦了!我不理赔了!”操作中,王女士表示想要放弃,对方就以完不成公司任务要被处罚等为由博取同情。
通过账单,记者看到,王女士在“爱奇艺”借贷2.5万元,之后转账给了“售后”提供的农行账户。
“你转钱给别人,就不觉得奇怪吗?”采访中,记者好奇。
“我根本不知道是在借钱。输入的金额也是对方提供的‘验证码’。”王女士表示,对方一直以语音跟自己交流,不给自己思考的时间,输入的所有数字,都称是“验证码”。
完成一个平台的借贷后,“售后”让王女士看是否有一个“理赔成功”的页面跳转。
因为是借贷操作,肯定不存在所谓的理赔跳转页面。于是,对方又要求王女士进入下一个平台进行“验证”。
就这样,王女士以同样的操作,分别在“京东”“中邮钱包”借贷6.7万元。
骗子为了迷惑人,往往借贷和转账交叠进行,电话,两个QQ轮番联系,让人思维紊乱。
记者看到,王女士和骗子进行了3次手机通话,数次QQ语音聊天。QQ语音聊天(期间一直进行屏幕分享)最长一次达一个半小时。
在两个小时中,王女士共向对方转账5笔,金额合计5.976万元。
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全媒体记者 饶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