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余能军:养殖闯出新天地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编辑:付冲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0/7/10 13:31:40
字号:

秀山网讯 余能军是秀山县妙泉镇人,曾经他靠务农、打短工取得收入。如今,他通过养殖鹌鹑,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余能军喂养的鹌鹑。杨帆 摄

“你好,之前订的鹌鹑蛋明天就可以发货了。”余能军一大早就给经销商打电话。

余能军今年54岁,身材消瘦,质朴的穿着,很难让人看出他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养殖能手。在养殖场,他每天的“打卡”工作分别有运送鹌鹑饲料、检查产蛋情况、打扫笼舍、为鹌鹑蛋进行筛选装车、发货……

老实人 勤恳忙碌养家

2002年以前,余能军每天除了在庄稼地里忙碌,就是趁忙碌之余近就打短工,维持一家四口人的生计。

“当时就只想把庄稼种好,保障一家人的生活。”余能军说。

鹌鹑养殖基地。杨帆 摄

据他介绍,种庄稼会遇上收成不好的时候,一家人的生活也会受很大的影响。于是,在务农之余,他还积极拓宽增收渠道,去帮忙杀猪、去当临时棉工、帮别人开拖拉机拉货…… 凭借勤劳肯干,他们一家人的温保有了基本保障,但随着子女入学、老人生病就医等问题轮番交替,余能军成天忙里忙外也很难支撑家庭正常开支。

“每天都在忙,一家人的生活没有丝毫改善。”余能军回忆。

家庭开支逐渐增多,余能军一家人时而在温保线上徘徊。那时候,余能军了解到有人进行肉牛养殖过上幸福生活、也有人通过养鸡顺利摆脱贫困,还有人通过种植水果实现增收……

余能军正在捡鹌鹑蛋。杨帆 摄

如何让一家人过上好生活?余能军举棋不定。

这时候村上部分农户通过发展种养殖业有了更大的“响动”,村干部也不时和余能军进行交流,动员发展养殖业。20025月份,余能军通过和家人反复商议,决定从别人手中接下了一个鹌鹑养殖场,开始养殖鹌鹑。

“当时考虑了很长时间,我觉得养牛成本太高了,养鸡的人多竞争也大,种水果周期长,于是我决定进行鹌鹑养殖。”余能军介绍,选择鹌鹑养殖一是避开市场竞争,二是见效快,鹌鹑产蛋周期短,通过两个月饲养就能产蛋。

养鹌鹑 见效慢不气馁

余能军所接手的鹌鹑养殖场,共1.5万只鹌鹑,只有简陋笼舍和场地,没有完善的设施设备。

余能军说,为了把鹌鹑养好,他每天早起晚睡,农活忙完,便在养殖场喂养、管理鹌鹑……

两个月后,1.5万只鹌鹑迎来了产蛋季,日产蛋量两百余斤。按照当时鹌鹑蛋市场价3.5元每斤的价格,每天有700左右收入,一年下来,能获得约25万余元。但在正常情况下,产量应该在320斤,他的年收入应该在约40余万元。2002年底,余能军算了一笔账,除去请人费用、饲料、水电等开销,养殖场亏损1万余元。

由于没有养殖经验,鹌鹑养殖亏损。在这期间,周围邻里甚至家人都对他的“固执”,无数次提出过质疑,劝其另谋出路。

配饲料。杨帆 摄

“我把鹌鹑养殖想象得太简单了,当时完全没有技术,养殖环境、防疫病情、温度调控和饲料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余能军说,养殖失败也发现问题症结,可以针对性的去攻克养殖过程中的难题。

想到别人通过努力能过上好生活,他的信心有增无减,每天照常坚持做好喂养,摸索鹌鹑养殖技术。与之前不同,在养殖过程中,他开始学会观察、学会思考,不断总结经验。时刻观察鹌鹑生长情况、逐步对鹌鹑笼舍进行改进、不断调整饲料用量、主动向鹌鹑养殖大户请教方法。

通过不断摸索和请教,余能军的养殖经验有了质的变化,无论是笼舍清理、温度调控、饲料用量,还是防疫病情,他现在都有一套成熟的经验。同时,他的养殖规模、养殖效益正随着他经验积累,悄然发生变化。

2016年,他的鹌鹑养殖规模达到了8万只,纯收入达到60万元。

出成效 带动群众致富

随着养殖经验的积累,养殖规模扩大,养殖效益显现,越来越多的人对他养殖鹌鹑产生了兴趣,主动找他学技术、找他要鹌鹑苗。更有一部分人主动加入到他的养殖队伍中,和他一起发展鹌鹑养殖,实现增收致富。

养殖鹌鹑,余能军从一个人孤军奋战,逐渐变成了多名群众参与;养殖规模也从1.5万只鹌鹑扩大到20万只;日产蛋量从200余斤发展到4000斤,按照目前鹌鹑蛋市场价5元每斤,每年能收入700余万元;鹌鹑蛋也相继销到了贵州、湖南等地。目前,共有20名群众在鹌鹑养殖场务工,其中建卡贫困户12名,每人每月通过务工可获30004000元收入。


丁正颖正在务工。杨帆 摄

“在此务工,我既能拿到收入、学到技术,还可以照顾好家庭。”务工群众丁正颖告诉记者。

丁正颖一家四口人,因病因学致贫,余能军了解到他的困难,便请他在养殖场务工,每年能有4万余元的务工收入,顺利实现脱贫致富。

余能军介绍,随着供应量的增长,他将会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对鹌鹑蛋进行深加工,把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带动更多的人增收致富。

(全媒体记者 杨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