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贫困户孙继文种西瓜 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编辑:严东波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19/7/24 17:13:05
字号:

秀山网讯  隘口镇,崇山峻岭,平江河在此蜿蜒流淌。平所村隶属隘口镇,孙继文是平所村村民,他的瓜地就在平江河旁。近日,记者来到孙继文的瓜地,一大片瓜棚整齐排列错落有致,棚子里长出的西瓜圆滚滚分外诱人,几个大箩筐和一架台秤摆放在瓜棚旁,几个人正在那里忙着给刚采摘的西瓜称重装车。上前打听,得知孙继文不在其中,外出送瓜去了,他妻子在那里帮忙张罗。



西瓜丰收孙继文满脸笑容



孙继文的妻子


男主内女主外

 

此时天空开始飘雨,已近晌午,孙继文送瓜回来了。

 

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笑容质朴,身上的衣服前后湿透。

 

“一天都在往外送西瓜,需求量太大了,最多的一次是一天送了一万八千斤左右,妻子帮忙打下手,经常忙不过来。”孙继文说。

 

他一家共五口人,种西瓜才两年。最初他是下地忙农活,遇到收成不好,便选择了外出打工挣钱,通过打工来赡养老人和抚养小孩,维持一家人生计。

 

种瓜之前,他是位地地道道的农民,还是位贫困户。

 

通过种瓜,他打了“翻身仗”,顺利实现脱贫致富。

 

2000年春节刚过,他和妻子选择了外出广州打工,家庭开始有了收入,这似乎是一个美好的开始。

 

“是在一个工厂里打工,我和妻子每月可以拿两千元。”孙继文回忆。

 

厂里打工开始没多久,不幸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了。

 

一天晚上,他在厂里忙着加班,突然感到腰部一阵阵的酸痛,还伴随着恶心呕吐等症状……

 

后来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肾结石,最头痛的是手术需要一定的费用。

 

“去动手术?那来那么多钱动啊,动了会影响到屋头老人的生活和娃儿学费。”孙继文说。

 

干脆就不动了!反正休息了也不痛,又可以继续劳动。孙继文当时觉得,不痛就表示病症已经“好”了。

 

然而,不幸的事情接二连三,肾结石没有去治好,糖尿病、高血压相继找到了他,他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病痛轮翻上阵,他无奈选择回家,妻子选择继续打工挣钱。

 

他不能为妻子分担压力,不能肆意去挥洒汗水干活挣钱,只能退居“二线”选择回家。

 

回到家的孙继文,他过得并不开心。

 

他妻子多年来在外务工,加班多休息少,每天过得非常艰辛。

 

“在家做的事情是,洗菜、洗衣服、做饭、种种菜……”孙继文介绍。

 

时间一晃十多年过去,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越过手头越紧,看病需要钱!一家人生活需要钱!娃儿读书需要钱!

 

2014年他因病因学成为村里一位建卡贫困户。

 

孙继文的西瓜基地

决定种西瓜

 

据他回忆,回家那段时间他有几大“怕”。

 

他怕学校家长会,怕在家长会上听到学生生活费学费情况通报,这时候听到的每字每句如重锤敲在他心,他低头不语。

 

他怕听到电话里妻子突然说身体不好,不能继续打工。

 

他怕屋头老人胃口不好,不能正常吃得下饭。

 

他也怕自家种的一两亩菜被跑来的牛或羊偷吃。

 

孙继文每日忧心忡忡。

 

2015年的一个春天,山川翠绿,河水奔走,平所村呈现出一片春耕繁忙景象,远近锄头上下挥舞。

 

村上请来了种植大户来这里种西瓜,通过利用产业发展、利用生产技术来充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其实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隘口镇积极落实扶贫政策,大力发展产业,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来打赢脱贫攻战。

 

“通过多次和他接触,他当时的病症分两大板块,一是内在的“心病”,二是多年来身体上未治好的病症。”驻村第一书记书记曾令树回忆,村上开展脱贫攻坚,先后对贫困户进行了精准识别,了解致贫原因、宣传讲解扶贫政策、提供帮扶措施、引导产业发展等。

 

为了做通孙继文的工作,拉他“入伙”,曾令树成天像个跑业务一样的往他家跑,把西瓜苗子给他看,反复的介绍效益、销路,他不是举棋不定在犹豫,就是农活没做完提起锄头要去他菜地挖两锄。

 

村上不停的给他做工作,他也渐渐忘记了平日里的担惊受怕,身体状况也渐渐好转。

 

“当时只听他们说种瓜有搞头,实际产量有好多谁也不晓得啊。”孙继文说。

 

时间来到金秋,已是金桂飘香时节,孙继文家的娃儿在这一年金榜题名,顺利考入重庆一所理想大学,娃儿将走出山村去往大城市,有更好的前景的同时也需要更多的钱。

 

村上种瓜大户所种出的西瓜亩产在8000斤左右,在西瓜地里务工参与种瓜的村民已尝甜头,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此情此景,孙继文没过多的犹豫,决定种西瓜。

 

入夏以来 前来买瓜的客户络绎不绝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他心一横,在平所村种上了12亩西瓜。

 

想到别人能种出好瓜,别人种瓜肯吃苦,也想到妻子在务工,娃儿需要更多的学费。他更成天在西瓜地里转。用废弃大门板在西瓜地搭地铺,天未亮就起来培苗和搭西瓜棚,深夜打起手电看有无老鼠靠近……

 

日出日落,在他的照料下,西瓜渐渐长大,快到上市时季,村干部主动帮他找销路,他自己成天往水果市场,各大小超市跑,无论小摊业主还是大商场老板,逢人便上去介绍,西瓜的销路也渐渐打开了。

 

“有次走在半路,突然下起大雨,没有提前带伞,附近也没躲雨的地方,于是继续赶路去找买家。”孙继文说。

 

西瓜已经上市了,另他想不到的是,他的西瓜长到五六斤就停了,放在秤上很没份量,口感并不理想。一年下来,他的西瓜亩产在3000斤左右,收支刚刚持平。

 

西瓜没得到收益,他没有放弃,选择把西瓜继续种下去。

 

他觉得是把种西瓜想象得太简单了,虽然流了很多汗水,但是方法没有用对。

 

于是,在种西瓜的空余时间,只要他有空,他便向村上种植大户和有种经验的人学习种瓜技术,为了拓宽知识面有时候他跑去清溪等地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学习西瓜的施肥、培苗、修枝、杀虫管护等。

 

技术有了一定进步,对西瓜种植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估计亩产产量应该可以提上去。这时候他果断决定,把12亩瓜地扩展到30亩。

 

有了技术的他,所种的西瓜开始在水果市场走俏,走进各大超市商店,然后又相继销到了思南、酉阳、印江等地。

 

2018年他终于尝到了甜头,30亩的西瓜亩产在8000斤左右,纯利收入是25万元,他的妻子也不用再一如既往的外出务工了,他的娃儿读书有了很好的保障。

 

“今天早上来的是一位沿河买家,比以前要得更多了,要了一千五百多斤,现在是65亩西瓜,预计能带来60万元左右的收益。”孙继文说。

 

看得到收益的同时,他觉得土地只种西瓜未免太浪费,西瓜收获就甩荒了,他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西瓜收获后在上面种上蔬菜。

 

现在的65亩瓜地就建在平江河旁,颇具规模。

 

65亩,一部分是自家的地,另一部分是从14户农户手里进行租赁。每亩租金按600元每亩进行租赁,每年土地租金付给农户是30000元。目前有6个人他那里务工,两个低保户,两贫困户,还有一个残疾人。务工费每人每天70元,每人每年大概50006000元左右。

 

(全媒体记者 杨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