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重庆6月8日电 “党建工作真是让我们尝到了甜头,现在我对脱贫很有信心!”近日,秀山县隘口镇东坪村贫困户张光祥看着自己种植的10亩黄精,信心满满。
近年来,东坪村通过抓党建、引人才、强产业的“三步走”路径,大力发展“黄精”种植,带领群众合力攻坚、脱贫致富,让黄精变成了“黄金”。
建强基层党组织 为脱贫攻坚提供组织力
脱贫攻坚,党建是根。近年来,东坪村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致富带头人叶茂为村主任、“95”后年轻干部杨桃平为村副主任、回引优秀本土人才1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名、发展年轻党员3名,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公信力、执行力不断增强。
同时,增强党组织帮扶力量,吸纳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秀山县工商联、隘口镇政府等单位优秀人员驻村帮扶。
此外,凝聚党组织合力,抓实“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政治生活基本制度,增强党员干部责任感和使命感,巩固用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并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东坪村同时提升干部致富能力,组织村“两委”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到山东、四川等地,学习考察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领域的经验做法,提升干部业务技术水平,增强干部致富带头能力。
激活农村人才库 为产业发展提供战斗力
脱贫攻坚,人才是魂。近年来,东坪村以外出务工经商能人、复员退伍军人、本土高校毕业生等为重点对象,引进有能力、有业绩、对家乡有感情的本土人才回村发展。
80后中共党员叶茂,便是东坪村回引人才的杰出代表。他回乡后通过市场调研和自身实际,决定在东坪村流转土地发展黄精产业。
种植初期,当地百姓都对黄精产业充满了质疑,认为黄精种植周期长、无市场,经济效益差。但是叶茂没有放弃,在怀疑与挫折中坚持了下来。
经过细心栽培,2年后,黄精育苗产生了10多万元的效益,这更坚定了叶茂带领东坪村村民发展黄精的想法。
在看到种植黄精效益可观后,村民们在叶茂的帮助下纷纷种植起了黄精。建卡户张光祥种植了10亩,建卡户杨毅种植了10亩,农户叶大美种植了5亩。就这样,东坪村的黄精产业正式“启航”。
畅通利益连接点 为共同富裕提供凝聚力
脱贫攻坚,人心是本。为此,东坪村建立集体共管机制,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统一将黄精基地建设区域内土地流转至合作社,合作社负责黄精产业的经营管理,个人不能私自采挖和销售,土地不付租金,群众以土地入股和劳务务工、效益分红等形式参与,社员覆盖东坪村全体村民,建卡贫困户实现全覆盖。
同时,建立资金共筹机制。全村集体资金以“三种”方式叠加,即涉农资金入股,将扶贫项目资金、村级土地复垦资金作为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注入到合作社;各级帮扶资金入股,以“股份合作经济”的形式注入到合作社;建卡户贷款资金及个体户资金入股。
东坪村还建立了利益共享机制,将种植黄精纯利润按比例作为农户土地入股分红、村集体资本入股分红、合作社分红、技术人员分红等。
目前,东坪村黄精种植面积已达200余亩,大棚育苗黄精36亩,黄精苗可发展基地在2000亩以上,现可出苗360万株,种苗价值达400万元以上,直接受益农户524余户。
此外,东坪村还利用中央财政资金50万元,建成东坪村中药材育苗标准化连体大棚1个,叶茂个人筹资修建中药材初加工厂1座,打通了产品初加工链条,逐步形成了黄精一体化经营的局面,全村发展黄精、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刘政宁、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