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官庄街道在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影响的同时,科学制定防返贫激励措施,引导贫困群众投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激励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千方百计提升群众收入和幸福指数。
伍金兰正在犁田。全媒体记者 田孟艳 摄
近日,记者在官庄街道毛坡村蔬菜基地看到,上百亩的南瓜、茄子、辣椒、四季豆、黄瓜等蔬菜,有的花开满树,有的果满枝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而在种植西葫芦的蔬菜地里,当地村民伍金兰正在清理杂草。
伍金兰告诉记者,数年前,他的妻子抛下家庭走了,自己一个人拉扯着2个孩子艰难度日,成了村里的贫困户,直到将自家的土地流转到村里发展蔬菜产业,到基地上务工后,生活条件才慢慢好转。现在,只要有空,他都会到基地务工,赚取收入。
和伍金兰一样,毛坡村11个村民小组选择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就有上百人,他们当中,大部分土地都流转给了村里发展产业。闲置下来后就到基地务工,赚取劳务费。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毛坡村将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人,实现了精准脱贫,毛坡村共106户建卡户,104户脱贫,到2020年底,将全面脱贫,向国家交一份满意的答卷。”官庄街道毛坡村支部主任吴洪海告诉记者。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这几天,官庄街道地友村的花椒也长势良好,基地工人正忙着修剪枝叶,进行花椒树管护。
而这些人中,有一位正在给其他工人讲解修枝技术,这名工人名叫唐仕美。
唐仕美给工人讲解如何剪枝。全媒体记者 田孟艳 摄
唐仕美今年70岁,是村里的五保户。自花椒基地落户地友村后,唐仕美就和其他村民一起,在政府的引导下将家里的几亩土地入股到基地,参与产业发展,获取分红。
除了土地入股参与分红和每天55元的务工费,唐仕美告诉记者,他是五保户,每月还能拿到750元的补贴。同时,作为村民小组的组长,每月还有300元的生活补助,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对现在的生活方式也特别满意。
毛坡村、地友村通过发展产业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也让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村民的收入也从单一的种地收入变为“务工+分红”两份收入,实现了真正的增收。
一村一产业,一处一景色。围绕“产业兴、群众富”的目标,近年来,官庄街道将实施“一村一品”作为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不断改进创新服务模式、投入方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全力推动各村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了土地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带领群众走上新型集体化致富道路。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街道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强化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和项目绩效监管,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村级通畅公路硬化102.7公里,新修便道87.9公里,碎石产业路17.6公里。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累计投入1920.5万元,发展油茶4900余亩,中药材4500余亩,花椒5200余亩,果蔬4000余亩,中蜂1800余群,茶叶350余亩。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官庄街道将严格落实各项脱贫攻坚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官庄街道办事处主任严胜均说。
(全媒体记者 杨丽华 田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