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在脱贫攻坚战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贫困不失志,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用勤劳的双手逐渐改变贫困的面貌,用辛勤的劳动创造着美好生活,谱写着自力更生的绚丽篇章,乌杨街道长滩村村民陈文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陈文武新修建的猪舍。实习生 龚佳杭 摄
3月19日,晨曦初露,乌杨街道长滩村罗家院组的一处山麓里,村民陈文武已经开始忙活起来,在亲朋近邻的帮助下,硬化新扩建的猪舍。
陈文武告诉记者,自己发展生猪养殖已经三年了,从最初的十几头到现在的几十头,已经收入了四十多万元。为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去年底,他便谋划着大规模发展生猪养殖产业,计划新建约500平方米圈舍。
陈文武正在抹地平。实习生 龚佳杭 摄
“现在这个猪圈在抹地平,半个月左右能完工。猪圈修好后,最少可容纳500头生猪以上,为下一步的发展壮大做准备。”陈文武告诉记者。
除了养殖生猪,近年来,陈文武还结合自家傍山而居的地理优势,建起了养鸡场,利用房前屋后及周边的几十亩山林,进行绿色散养。养猪养鸡齐步走,仅去年,陈文武通过售卖鸡蛋和土鸡就赚了2万余元,同时出售了60余头生猪,实现23万元的收入,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散养土鸡。实习生 龚佳杭 摄
别看现在陈文武的产业做得风生水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在几年前,他还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日子过得紧巴。
今年46岁的陈文武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和妻子长期从事泥水工行业,凭着夫妻俩勤劳的双手,日子过得还不错,还攒下了20多万的积蓄,准备用来建造新的房屋。然而事与愿违,2014年,陈文武的妻子检查出肝硬化,为了给妻子治病,花掉了近15万元,妻子却未能治愈不幸去世。偏偏祸不单行,2015年,陈文武的大儿子又患了乙肝,给儿子治病不仅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负债累累。2017年,陈文武干活时不慎摔断了手,让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成为建卡贫困户。
养殖的生猪。实习生 龚佳杭 摄
穷则思变,手摔伤后,陈文武无法再从事老本行,失去了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是他便想到了创业。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陈文武拿着向亲戚借来的六万元钱,购买了鸡苗和生猪,种起了红薯、玉米等农作物,开始规模化发展畜禽养殖。凭着勤奋好学 、踏实肯干,仅用一年的时间,陈文武一家便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陈文武的家。实习生 龚佳杭 摄
三年的奋斗,让陈文武尝到了产业脱贫的甜头。今年,他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使圈舍面积达到700平米,计划养殖母猪30头,年饲养肥猪400—500头,年出栏生猪400头以上,争取产值达100万元以上。
“我曾经是贫困户,感谢政府各级领导对我的支持,也感谢亲戚朋友的支持,现在和以前比生活质量已经大大的提高了,日子也越来越好了,下一步力争把养殖产业做得更大,也带动更多人发展养殖增收致富。”陈文武如是说。
(全媒体记者 简训 实习生 龚佳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