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蛙声一片奏响致富新歌
编辑:付冲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19/12/31 16:05:23
字号:

蛙声一片奏响致富新歌

——隘口镇虎纹蛙养殖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子

秀山网讯 时下,本是犁铧高搁的农闲时节,在隘口镇平所村的一个山坳的荒地里,却是机器轰鸣,人声鼎沸。

村民杨胡明的虎纹蛙养殖基地即将建成!

垦荒养蛙,这在几个月前,杨胡明想都不敢想。

“这都是李书记给了我信心。”杨胡明憨厚一笑,讲起村里养蛙历程。

找准穷根兴产业

杨胡明口中的李书记名叫李行能,是市金融监管局派驻隘口镇屯堡村第一书记。

隘口镇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这个地处“三沟两叉一坝子”的贫困乡镇自然条件恶劣,如何带领群众脱贫、如何巩固脱贫成效是李行能扶贫路上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项目。”李行能明白,产业才是治疗“穷根”的良药。

传统产业风险小,但效益并不高,有没有周期短、见效快的产业可以引进发展?

通过多方调研比对,李行能觉得蛙类养殖还不错。他的想法得到局领导大力支持。

201711月,李行能和同单位派驻隘口镇东坪村第一书记李辉,以及驻镇工作队部分队员开始了蛙类养殖考察之行。辽宁、湖南、上海……7省市的20多个蛙类养殖基地和市场,历时近一年的调研、分析,最终,市商务委扶贫集团驻镇工作队与隘口镇党委政府一致决定试养虎纹蛙。

对症下药解难题

“种水稻的田拿来养蛙了,那我们吃啥?”

项目确定下来后,他们开始了解群众的态度,不料被一句话呛了回来。“之前发展的产业现在都怎样了?”

因为害怕养蛙失败收不到租金,担心粮田受损,村民们对于发展虎纹蛙这一产业并不支持。加上隘口镇处大山深处,土地稀少,要找到100亩集中连片田,并不容易。


“经过四处走访,我们发现平所村地势相对较平,水资源充足,交通也比较便利。”热脸贴了冷屁股,他们并未放弃。“于是,我们就与当地村民商议,以每亩600元的租金流转田地。”李行能说。

村民小组会、群众院坝会、上门讲解……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获得支持,李行能与驻镇工作队有关同志一次次开展宣传讲解,“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户村民坚决不同意,我们前前后后上门做工作多达6次。”

对比收益、分析市场、承诺保障……经过一个多月的动员协商,村民们收到了预先支付的租金,签订了田地修复协议。

群众利益有了保障,自然不再反对。

最终,基地成功流转田地113亩。秀山县众志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193月底投放蛙苗,并邀请了蛙类养殖专家作指导,正式踏上了养殖之路。

经初步预算,发展100亩虎纹蛙基地,大约需要资金380万元。市商务委筹资105万元,市金融监管局从成立的重庆信托·隘口镇扶贫济困慈善信托借资100万元,公司总经理出资5万元,共210万作为公司原始股金。隘口镇产业发展资金支持40万元,共计250万元。

另外130万的资金缺口,最后以卖蛙回拢资金解决。

利益联结富群众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精心管理下,基地虎纹蛙平均亩产达3500斤,按照市场价,亩产值5万元左右。


“明年,在积累足够经验之后,基地纯利润预计可达200万元。”李行能对虎纹蛙产业充满底气。

为加强利益联结,让群众在产业中取得实惠。发展初期,公司就对210万元原始股金,以1万元每股进行了配股。其中,全镇236名未脱贫群众平均分配35股,屯堡村和东坪村各50股,平所村20股,富裕村和太阳山村各10股,其他的6个非贫困村各5股。经几个月的发展,首次分红资金就达52万余元。

“我家共七口人,每人300元,共2100元钱的分红。”117日,虎纹蛙养殖基地举行首次分红大会,该镇11个村(居)及50户未脱贫户获得现金分红。

“截至目前,单是基地务工加田地租金,我家就收入了近2万元。”村民孙中石正在给杨胡明建设新的养蛙基地,他手中活计不停,谈起养蛙的好处。在平所村,跟孙中石一样的群众还有不少。“今年,仅群众务工支出一项,就是78万元。”李行能介绍说。

同时,通过股权分配,隘口镇村(居)集体经济“空壳”现状全部消除。


示范带动奔小康


一枝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当地虎纹蛙养殖取得成功,极大地增添了村民们创业激情。

村民王爱军新发展15亩、杨胡明15亩、杨聪10亩,妙泉镇引进80亩,黔江区引进100亩……每亩纯收入约2万元的可观收益,让很多村民纷纷建起了养蛙基地,邻近的乡镇、区县也主动加入养蛙队伍。

“今年,来我们基地参观学习的,大约有200多人次。只要有意发展的,我们就负责提供蛙苗、销路和技术。”李行能介绍,“我们也将继续扩大平所村的养殖基地,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另外,我们还与上海浦东的一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计划建立虎纹蛙加工厂,进一步拓展产业链。”

明年,完成扶贫工作的李行能和驻镇工作队或将离开隘口,不再管理虎纹蛙养殖基地,但村民们丝毫不担心后续发展。

“不能说人走了,基地就垮了,我们打算将它移交给隘口党委政府。同时,公司通过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留住了养蛙专家和技术员。而在基地管理和技术方面,目前,我们也正在物色本土人才进行专业培训。”对于基地下阶段的发展,李行能早有打算。

如今,隘口镇还为基地虎纹蛙注册了“山水隘口”品牌,越发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加坚定了村民们脱贫增收的信心。

深冬时节,万物尽藏。平所村宁静祥和,一片桃源胜景,基地里,虎纹蛙正在冬眠,它们积蓄力量,酝酿着翻春后的一声蛙鸣……

(全媒体记者 张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