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第一书记王文伦工作“接地气”
编辑:付冲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19/12/10 10:07:13
字号:

2019年9月初,王文伦接过隘口镇平所村“第一书记”接力棒,继续带领群众走向脱贫致富之路。此前,他一直在重庆市商务高级技工学校担任后勤部主任,既没有乡镇工作经验,更没有扶贫经验。接到任务后,他带着满腔热情,从重庆主城来到秀山,踏上了他的“扶贫之路”。

解决群众出行

刚入村,王文伦便为自己制定了走访计划。经过一个月的走村入户,他对全村的基本情况已有详细了解。“拿着笔记本一家家走访,记录问题、了解民情。”王文伦说,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道路扩建、发展产业,这成为他走访后首要解决的事情。

扩建道路要资金,缺资金怎么办?王文伦多次到镇上去争取,资金争取到了,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扩建道路,要占到少数村民的土地,因为是无偿占用,有的村民意见很大,说必须给土地补偿金,不然坚决不同意。”王文伦告诉记者,他又是刚到任的第一书记,部分村民对他根本不买账。

王文伦和村支两委干部一起,通过三番五次的上门做思想工作,最后终于同意了,道路扩建工程也于11月中旬完成,方便了全村2700余人出行。

“这个新书记有几把‘刷子’,刚来就解决这么一件民生实事,以后一定要支持他的工作,他是一个干实事的好书记。”对于记者的采访,平所村村民杨碧清如是说。

抱团发展产业

“为让村民能够有产业,能够长期持续增收,真没少操心。”该村支部书记金徐斌告诉记者,王文伦上任后,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会、群众代表座谈会,听取干部群众的意见,与大家话发展、谋致富……

核桃、太空莲、玄参等产业已经有了,发展什么产业好呢?

“隘口镇的茶叶产业种植面积大,覆盖面广,技术成熟,发展茶叶产业应该是一个好项目。”王文伦告诉记者,经过多番调研,最终选定了黄金芽茶作为长期持续增收的产业。

王文伦说,发展产业对于全村村民来说是一件大事,更是好事,这切实的关系到大家的收入,但发展的过程却困难重重,从动员、整地、种植,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于不同意或不支持的村民,坚持挨家挨户上面讲解,做思想工作。

“不同意,我自己的土地要用来种包谷、红苕,用来养猪,我又不喝茶,我不种。”对于发展产业,村民杨秀吉第一个不同意。

像杨秀吉这样的村民不止他一个,王文伦三番五次的上门为其耐心讲解,种植茶叶带来的收益远比传统农作物的收益高许多,为了消除村民的疑虑,他列举了许多其它地方抱团发展致富的例子,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产业得以顺利发展。

“我用土地入股,茶叶栽种的时候,还到基地务工,每天能有60元的收入。”该村建卡贫困户代传宇高兴地告诉记者,11月份,他在基地务工不到20天,就有1000余元的收入,以后产业丰收了还能分红。

“通过一个月的栽种,11月底,220亩黄金芽茶叶基地落户平所。同时,发展产业期间,还新修了3公里的产业路,为方便以后黄金芽茶采摘奠定了坚实基础。”王文伦说。

强化基层党建

办好事情,关键在党。王文伦深知只有党的基层组织强起来,党员队伍强起来,党的工作强起来,才能凝聚逐梦前行的力量。

“今年9月初,我来到平所村担任第一书记后,发现该村党员干部老龄化,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不高,亟待注入新鲜血液。”王文伦告诉记者,他上任后,先后发展了金小峰、孙永盛等多名年轻人入党,有效优化了农村党员年龄、文化结构,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王文伦说,不管工作日还是周末,他都是吃在村住在村。同时,通过上门走访、召开小组院坝会、村民大会等方式不断加强与村民交流,及时掌握群众生活疾苦,制定解决困难的办法和措施。

此外,还定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点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确保工作得到群众认可,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如今,平所村已发展的主导产业有茶叶、核桃、太空莲、玄参、桑葚等,惠及全村2700余人。产业的引进,基础设施的完善,让村民有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全媒体记者 付冲 田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