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李沙:青春作动力 让贫困村焕发新生机
编辑:付冲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19/11/13 9:26:36
字号:

秀山网讯 白杨社区位于官庄街道东部,“山连山、水连水,地无三尺平,抬头就看天”是它以前的真实写照,属于典型的的山区贫困村和又穷又乱的“后进村”、“问题村”。2018年,社区来了一名“90后”第一书记,至此这里悄然发生了变化,焕发了新生机——她就是秀山县司法局派驻白杨社区“90后”第一书记李沙。

走访,了解群众心声

“虽然我是90后,但其实我工作四、五年了,当了两届的第一书记,从里仁镇上川村到现在的官庄白杨社区。”官庄街道白杨社区第一书记李沙告诉记者,她觉得这四、五年的第一书记工作最大的体会就是群众工作好做但是也难做。最主要是沉下心来把自己当做村里的一份子,他们把你当亲人,你把他们当亲人才行。

白杨社区民情复杂,李沙刚来到社区,各种问题便接踵而至,有贫困户反映对帮扶干部名字和政策不知晓,也有贫困户反映不知道第一书记是谁,群众不满意帮扶干部走访慰问走马观花等。面对各种难题,李沙在自己的日志本上写下了这么一句话:“扶贫工作没有捷径,沉下心踏踏实实做事!”因此,她以村委会为家,白天去走访,晚上做功课,沉下心了解村民。从笨拙的学习村干部交流方法,到慢慢尝试着和老百姓拉家常,再到走村串户,到哪儿龙门阵就摆到哪,半年时间,她把自己变成了村里人。走遍了全村各个角落,虽瘦了12斤,但换来了每到一户的亲切招呼“李书记,你来了”。

“李沙书记好,经常来看我们,一个月要来几次,她对工作是很负责、很真心,也很能干。”官庄街道白杨社区居民陈冬芝告诉记者,别看她身形娇小,小小的身体里却有大能量,现在我们社区发展有藤椒、油茶、南瓜等农产品。

“国家的政策很好,但是把政策落实还得靠他们基层干部,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实了,才能把干群关系,才能让老百姓真正的感受到实惠。”李沙说。

入股,带动群众发展

贫困村,因没有产业而贫困,没有发展就留不住人。为了更好的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李沙认为只有把产业做起来,才能让村民真正增收。于是,在摸清社区情况后,李沙便和驻村干部四处考察,先后了解了蔬菜、水果等产业,但最后都因地理原因或者经济效益因素放弃。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中,李沙和驻村干部考察到鸳鸯社区的藤椒项目,欣喜的发现,这可能就是突破口。经过多次考察和土质测试,发现该项目十分适宜白杨社区,且产业预期经济效益也比较可观。

李沙说,2018年,她到村上之后,发现村上的产业只有2016年发展的油茶产业,短期无法见效。然后整个社区至少还有1500亩的荒地,看起来非常可惜,藤椒是一项新兴产业,在和企业在沟通的时候,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有资金和技术支持,于是,决定发展该产业。

确定了项目,如何获得群众支持和信任又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为了动员大家,李沙先后召开党员大会、小组院坝会、村民代表大会等10余次,宣传藤椒的种植模式,挨家入户征求意见,最终得到群众认可。

2018年10月,白杨社区藤椒基地顺利启动建设。为让产业真正惠及群众,让群众脱贫增收,白杨社区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 模式,盈利按1:4:5的比例进行分红。农户可以将土地或者资金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基地提供每年不少于300人次的工作机会,充分保障群众利益。

产业,实现造血功能

“预计明年就初产,后年可达到丰产期。”李沙说,新发展藤椒产业,贫困户土地或者资金入股的就有6户,然后带动土地流转的有22户,覆盖了50%的贫困户。没有参与的贫困户,她正在思考发展其他的产业,最终在该社区形成产业全覆盖,贫困群众全带动的生产模式。

李沙说,白杨社区共辖6个小组,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产业,不管是油茶产业、藤椒产业,还是刚刚过季的南瓜产业,都是在短期时间见效的。

目前白杨社区发展了藤椒 800亩,油茶1200亩,并在油茶和藤椒基地中套种上了南瓜,形成长中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群众脱贫致富路子也越走越顺当。

“虽然我年纪不大,经验少,但是干劲很足。她坚信,通过努力,定能点燃社区老百姓的致富信心,发展的‘长中短’期产业,也能够让该社区真正实现‘造血’功能,最终让大家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李沙说。

编后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逐渐褪去了“叛逆、个性、自我”的标签,作为“富有朝气,勇于担当的一代”的新时代主力军,在基层脱贫攻坚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像李沙这样把青春作为动力,把汗水挥洒在脱贫攻坚中的“90后”还有很多,他们敢于挑大梁,担重任,扎身农村,不畏艰苦,履职尽责,带领村民脱贫困奔小康。

全媒体记者 彭璐 田孟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