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 青春无悔
——洪安镇“老马”式基层干部杨再勤
秀山网讯 洪安镇少数民族干部杨再勤, 1983年1月参加工作,从2003年做民政工作至今,已在民政工作岗位上工作了15年。
多年来,杨再勤经常走村串户,访贫问苦,默默地践行为人民服务思想,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每位民政对象的家中,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解决群众的疾苦。他热爱民政工作,恪尽职守,脚踏实地认真负责,舍小家、顾大家,舍自己、为群众,时刻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努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曾先后5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公务员,荣获三等功一次,2015年获“重庆市拥军优属模范个人”称号。
杨再勤刻苦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他主动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坚持认真学习,虚心请教,进一步熟悉了业务,特别近年来,民政、残联涉及到社会救助等多个信息系统,通过学习、钻研,多学、常学,提高了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杨再勤做工作有耐心、爱心、真心。每做一件事,都站在群众利益上着想,做事有爱心,民政、残联工作涉及的绝大多数是弱势群体、最困难的人,他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呵护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他对人真诚,把群众当做朋友,对所有的民政服务对象有“亲情”、“真情”、“倾情”、“热情”,服务人民,想为民之所需,急为民之所忧,解为民之所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负责抓城乡低保政策的贯彻落实,2017年底城市低保469户,894人,农村低保405户,809人,特殊困难家庭人员建档350人,经济困难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补贴人数37人,经济困难高龄老人养老服务补贴人数74人,90周岁以上的长寿老人补贴52人,合作医疗资助17年2092人,18年2362人,他对这些民情如数家珍。尽力做好残疾人工作,完成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4户;贫困残疾人生活补助147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81人。
杨再勤勤奋敬业,甘于奉献,急困难群众之所急,想困难群众之所想,数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不徇私,不徇利,本着对民政事业的无限热爱,把所有的热情和爱心都倾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爱心和行动赢得了群众的爱戴和赞誉。为了清楚掌握全镇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通过调查摸底,健全相关台账,全镇每个特困救助供养人员和残疾人等情况都一一登记在册。谁家缺粮少油、谁家老人无人赡养,谁家小孩没钱上学等,都一清二楚,并且时刻牢记在心,积极为他们争取扶助救助资金。特别是每年的低保调整,为做好低保户申报审核工作,牺牲很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进村入户,做到一户不漏,每涉及到民政对象的事,他都要亲自落实才放心。救灾工作是基层民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突如其来的灾害是考验民政工作者的关键时刻。2017年茶洞居委会贵塘组黎某家发生火灾,他第一时间赶赴灾害现场,为群众排危解难,并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核灾报灾,尽快争取上级民政部门的救灾资金,把救灾款、物等及时地发放到群众手中,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
杨再勤尊老、养老、爱老,把敬老事业推向深入。敬老院工作是民政分管的工作,该镇原没有敬老院,在上级民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努力协调征用土地,2012年洪安敬老院落成了,当时,刚建院,基础条件差,上级补助老人的资金相当少,他经常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该镇有特困救助供养人员159人,入住敬老院65名老人,对身体不方便的老人亲自把救助粮等物资送到家里。
多年来,杨再勤始终牢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工作宗旨,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真心和汗水谱写民政工作新篇章。
江北区“老马”,秀山县“老杨”, 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人民大众甘心象老黄牛一样俯首听命,值得我们学习。
(通讯员 文贤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