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天气这么热,这些树苗不得捂死么?”“不得,你们过来看,这些嫁接的苗子都开始发芽了!”4月17日上午,在官庄街道鸳鸯社区占桃坡柑橘种植基地里,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用虎正和其他几名村干部查看基地里耙耙柑树苗嫁接情况。看着基地里柑橘树苗已开始发芽成长,陈用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兴业失败 基地荒废
“十多年来,都没有人进行管理,柑橘基地都变成野柑橘林了!”陈用虎一边查看着树苗新芽一边说。
2003年,当地村民在占桃坡种植了一大片柑橘树,3年时间,柑橘树虽然成活并开始结果。由于缺乏管护和技术支持,柑橘树树形稀松矮小,柑橘产量并不高。
“当时,村里经济条件差,出门打工的收入比在家务农收入高很多。加上柑橘生产周期长,产量效益也不好,村民陆续外出务工。”陈用虎告诉记者,由于村民放弃继续管理这片柑橘林,柑橘基地也就荒废下来了,直至后来,国家推行退耕还林政策,柑橘基地便彻底荒废了。
三年招商 终遇贵人
2015年7月,官庄街道召开(原官庄镇)扶贫攻坚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扶贫攻坚相关工作。刚刚参加完会议回来的陈用虎就寻思,能不能把占桃坡那片荒废了的柑橘基地管护起来,从产业上带动全社区贫困居民脱贫致富呢?
说干就干,陈用虎召集起其他村干部一起开会讨论,大家都表示认可,经过会上安排部署,决定采用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资金和技术对柑橘基地进行改良。
17年年底,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寻访,鸳鸯社区终于访到了贵人,来自四川浦江的于梁高,经过网上洽谈,多次实地考察,于梁高决定带着资金、技术来到鸳鸯,对这里的柑橘进行一次彻底“换血”改良。
干实事,谋发展
来到鸳鸯后的于梁高成立了秀山鼎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资金500万元,专门改造鸳鸯社区占桃坡、水井坳、胆井坳等地约1000亩原柑橘基地,在原柑橘树上嫁接耙耙柑、爱媛38号。截止目前,已改造完成占桃坡约400亩,嫁接后的柑橘成活率高达95%。
“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土地都租给了鼎恒公司,在收取租金的同时,还可以去柑橘基地里务工,清理基地里的杂草,给嫁接后的柑橘树施肥。”正在基地里清除杂草的田仁智告诉记者,他是鸳鸯社区的建卡贫困户,现在在柑橘基地务工,一天的收入差不多在100元左右。
“嫁接后的树苗大约需要3年才挂果,4至5年盛产,盛产后每亩大约有2万元左右的利润。”陈用虎说,千亩柑橘改良完成后,社区居委会准备成立专业合作社,由鼎恒公司提供种苗、技术和产果回购,规模化发展柑橘产业,同时招纳当地村民入股,通过“土地+务工+技术入股”的方式分红,促进群众增收。
(记者 吴国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