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丰收正当时|晒秋·晒优·晒榜样】程周:十年深耕菜田 带领乡邻共赴“致富方”
编辑:姚庭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5/9/22 16:39:41
字号:

秀山网讯 初秋的乌杨街道凉亭村,空气里弥漫着蔬菜的清新气息。在102亩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内,翠绿的丝瓜垂吊在藤蔓间,饱满的茄子缀在枝头,几名村民正熟练地采摘、装箱,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这片充满生机的“希望田”,是程周——秀山县凉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用十年光阴在乡土间镌刻的共富答卷。


返乡:大城市的霓虹,不如家乡的泥土香

“我是农民的儿子,总想着让家乡的土地更有价值。”1981年出生的程周,初中毕业后外出务工,城市的霓虹并未让他忘记家乡的田野。2015年,他毅然回到秀山,在乌杨街道凉亭村创办了农业公司。

创业初期,资金短缺、技术不足、市场陌生等难题接踵而至。“当时村里大片土地荒着,年轻人都往外跑,乡亲们对规模化种植也没信心。”他回忆道,创办凉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时,不少村民摇头:“初中文化还想搞农业?别瞎折腾了。”

可程周偏不信这个邪。他带头开垦荒地,自费参加农业技术培训,跑到县里农业部门取经,从选种、育苗到病虫害防治,一点点摸索蔬菜种植技术。他说:“那会儿凌晨三点就拉着菜去县城批发市场,一车菜卖完,手里攥着实实在在的钞票,我就知道这条路走对了。”

十年磨一剑。如今,凉亭农业的蔬菜基地已建成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102亩,年营业收入达70万元,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标杆。程周也从当初的“毛头小子”,成长为乡亲们信赖的“致富领头雁”。


造血:领跑一人,带富一方

“程总给我们提供了工作,还教我们技术,现在我每个月能挣2000多块,不比外出打工差!”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杨秀云一边打包蔬菜,一边笑着说。

程周创新打造的“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为乡亲们铺就了三条增收路:就业增收,优先吸纳当地脱贫户到基地务工,提供育苗、种植、采收等稳定岗位,年均带动20余人就业;土地增收,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户每亩地每年获得500元租金,且流转费用逐年递增;技术增收,定期开展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手把手教农户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帮助40余户农户发展起自家的蔬菜种植产业,户均年增收超3万元。

“过去种玉米,一亩地一年收入不到1000元;现在跟着程总种蔬菜,技术学好了,我现在自己也能搞个小菜园挣钱了。”在程周的带动下,村民刘红贵不仅在基地务工,还承包了5亩地种植辣椒,如今已成为村里的种植能手。

“我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大家都富了才是真的富。”这是程周常挂在嘴边的话。三年来,程周累计带动30户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让“小蔬菜”真正成了乡亲们的“致富菜”。

扎根:心扎乡土,业创家乡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我知道土地里的希望,也明白乡亲们的期盼。”程周坦言,自己的目标就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他十年扎根农村,以蔬菜种植产业为纽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农村致富带头人的责任与担当。除了带动农户增收,程周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每年蔬菜采收旺季,他会优先收购周边农户的滞销蔬菜,帮助他们解决销售难题。

“他的基地不仅是增收的渠道,更是村里的‘技术课堂’‘就业驿站’,带动了村风民风的向好转变。”凉亭村党支部书记评价道。

从返乡创业者到致富带头人,程周在菜田里“掘金”,更在乡邻心中埋下了“希望的种子”。如今,在程周的带领下,凉亭村的蔬菜产业蒸蒸日上,乡亲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正如他所说:“农业是根,农民是本,只要咱们把地种好、把产业做优,乡村振兴的路上,咱们一个都不会少!”

(融媒体中心记者 简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