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惠民生,健康秀山践初心
唐宇娇 秀山县人民医院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令人振奋的变化:全国县域内就诊率已超90%,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这意味着无论你生活在繁华都市还是偏远山村,都能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今天,就让我们透过这组温暖的数据,一起探寻健康中国的建设密码,感受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在基层医疗领域的生动实践。
推进“互联网+医疗”发展,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是我们破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的金钥匙。曾几何时,蜿蜒的秀山小道就像难以逾越的健康鸿沟,阻隔着乡亲们的求医之路,“小病拖,大病扛”的辛酸故事深深刺痛着每一位秀医人的心。如今,这些故事正在被改写:公众号一键办妥挂号、缴费、查报告等服务,自助服务机开启“无卡就诊”新时代,互联网医院的建设让远程医疗惠及全民。从“跑断腿”到“少跑路”,我们正用智慧与温度重塑就医体验。
但这样的改变何止在秀山?上海实现检查项目互联互通互认,简化患者就医环节;江苏建成“健康通”平台,让电子健康档案“随身带”;广东医疗卫生机构一网联通,实现看病就医“一键诊疗”。当医疗遇上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就医方式,更温暖了百姓心窝。这正是党“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最好的证明,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坚实步伐!
说到看病就医的新变化,除了“互联网+医疗”带来的便利,咱们国家大力推进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也是个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可能有人会问:“这医共体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就是让县医院带着乡镇卫生院一起干,让好医生、好技术真正下沉到咱们家门口!就拿咱们秀山来说,升级打造的“1+4+11+N”医共体就像一张紧密的医疗服务网——由县人民医院牵头,4家专科机构协同,11家基层医疗机构联动,再加上N个村卫生室延伸服务,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流动起来。
这不,吴奶奶就深有体会:“换作是以前,哪敢在卫生院做手术哟?但现在不一样了,清溪场街道卫生院水平高了,而且还有县医院专家坐诊,有个什么不舒服的,我都不用往城头跑了……”家住清溪场街道的吴奶奶,因腰痛来到街道中心卫生院中医科就诊,做CT检查时发现其盆腔有一包块,随即转入妇产科。经诊断明确后,立即为患者安排了手术治疗,手术由县人民医院下沉妇产科专家亲自主刀,让老人足不出镇就解除了疼痛。如今,县域内就诊率显著提升,群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的愿景正成为现实。医共体建设不仅让群众看病少跑腿、少花钱,更通过早发现、早治理,实实在在守护大家的健康!
在这些温暖变化的背后,始终有一面鲜红的党旗在高高飘扬。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党员医务工作者——他们是危急时刻的“逆行者”,是健康防线的“守护者”,更是乡亲们身边的“贴心人”。
还记得抗疫战场上,党员医护们带头写下请战书,用担当筑牢生命防线;乡村振兴路上,党员专家“组团式”下沉基层,将优质医疗服务送至田间地头;雪域高原上,援藏党员医疗队以医者仁心融化冰雪,让生命的格桑花在雪域高原永远绽放。在秀山这片热土上,党员先锋的身影处处可见:房颤日义诊现场,党员医护团队对筛查出的房颤患者一遍遍耐心讲解:“您的心跳不规律,一定要定期复查”——一句叮嘱,或许就挽救了一个家庭。幼儿园教室里,口腔科党员医生蹲下身来手把手教孩子们“巴氏刷牙法”,稚嫩的童声欢呼着“医生阿姨,我学会啦!”……这些平凡的瞬间,正汇聚成守护健康的磅礴力量。秀医人用脚步丈量民情,用专业传递温度,用实际行动证明:当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医疗服务就能真正走进群众心坎里!
健康中国不是抽象的概念。它体现在群众不再为看病发愁的笑脸上,体现在医保电子凭证的扫码声里,更体现在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坚守中。展望未来,秀医人将立足本职岗位,勇担使命、主动作为,展现秀山担当、贡献秀山力量,以秀山之为贡献重庆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