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8月27日,在平凯街道矮坳村的山坡上,2架运载无人机正频繁往返于菜地与道路之间,将一袋袋刚采摘的南瓜平稳、快速地运送至路旁的货车上。
无人机飞手熟练操作设备,村民默契配合,将南瓜装入吊袋、挂上钩锁。短短几分钟,一批南瓜就从陡峭的坡地“飞”到了运输车中。这一幕,正是新技术赋能传统农业的生动写照。
无人机将南瓜吊运到货车上。廖霜 摄
过去,这里的南瓜运输全靠人力肩挑背扛。由于南瓜平均每个重达10多斤,加之山坡陡峭、劳动力年龄偏大,搬运过程繁重低效,制约了采收效率。
如今,无人机的使用彻底打破了这一困境。据了解,此次投入南瓜运输的无人机单次可吊运120斤南瓜,相当于4名人工的搬运量;每天可起降300余次,日运量突破3万斤,采收效率较传统方式大幅提升,成为秋收现场的“效率担当”。
“从7月28日开始,分两批采收,到现在已经收了800吨!”南瓜种植负责人费明波介绍,今年5月,他以每亩400元的价格在矮坳村流转了860亩土地种植南瓜。采收的南瓜以每斤0.35元的价格销往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预计9月底还将进行第三批南瓜的采收。
村民将南瓜装袋。杨林波 摄
当地村民林碧香将南瓜装入吊袋、挂上钩锁说:“我们在这里摘南瓜、装南瓜,一天能挣七八十块钱,已经干了一个月了,收入还可以。”
“采收南瓜高峰期有40多名村民参加采收。南瓜丰收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务工岗位,还带来了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切实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渠道。此后我们还会做好企业服务,引进更多企业来矮坳发展。”矮坳村驻村第一书记梁华平表示。
无人机运输不仅解决了劳动力不足和地形限制的痛点,更标志着山地农业向智能化、高效化迈出关键一步。在平凯街道矮坳村,无人机的轰鸣声已成为丰收季节里最动人的节奏,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崭新的科技动力。
(融媒体中心记者 廖霜 杨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