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在大溪镇的崇山峻岭间,一群身着工装、手持砍刀的巡线人员正穿梭于荆棘密布的丛林。他们以工程车、小船、摩托车为“三件宝”,用脚步丈量着深山的每一寸土地,顶着夏季的炎炎烈日和用电高峰的双重压力,默默守护着数千户村民的“清凉”与“光明”。
烈日下的“三重接力”:与时间赛跑的巡线人员
大溪镇地处武陵山脉腹地,地形复杂,电力线路多穿越荆棘密布的丛林。随着夏季用电负荷不断攀升,电网设备面临高温“烤验”,巡线人员的工作强度也随之增加。为保障数千户村民的用电安全,他们每日需经历数小时的交通转换:先驱车经过蜿蜒山路,再换乘船只渡河,接着骑行穿越狭窄村道,最终徒步才能抵达大溪最偏远的寨子开展巡检作业。
滑坡、青苔、毒蛇随时威胁安全,他们用砍刀劈开“刺笼笼”,手脚并用攀越陡坡,每一步都踏在荆棘与未知的危险之上。“打草惊蛇”是进山前的必修课,而记事本里密密麻麻的待办事项,则是他们与时间赛跑的“军令状”。“一个村民的报修电话,就是一道刻不容缓的命令。”国网秀山供电公司技术员杨丰神情严肃地说道,“夏天用电量大,电网和设备都在经历着‘烤验’,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才能确保每一户村民都能用上稳定的电。”
在持续的高温环境中,巡线人员不仅要忍受热浪与蚊虫的双重侵袭,更要加大日常巡视频次,每一处线路隐患都会影响供电可靠性和山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这群默默坚守的电力守护者,正穿梭于群山之间,以专业与责任筑起山区用电安全的坚实屏障。
记事本与鞋垫:烈日下的“双重铠甲”
他们的记事本,是夏季保电的“保险栓”:故障点、隐患处、村民报修记录……每一处细节都必须亲手记录,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高温下,汗水浸透纸页,字迹模糊,他们就用铅笔反复描摹,确保信息不遗漏。
“夏天巡线,鞋垫都能拧出水。”杨丰的工鞋里,母亲缝制的布鞋垫承载着无声的牵挂。这双鞋垫陪他走过无数个酷暑,也见证了他与队友们的坚守:当城市里的人们在空调房享受清凉时,他们正用最原始的方式守护着现代电网的“生命线”。“想到寨子里的老人孩子能吹上风扇、看上电视,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杨丰的话语朴实,却道出了巡线群体的共同心声。在崇山峻岭间,他们的身影或许渺小,但脚步却无比坚实——每一步,都是对责任的丈量;每一滴汗水,都是对承诺的兑现。
七八月战高温:巡线人员守护电网“生命线”
七八月,是用电的高峰期,也是他们最为辛苦的时候。一位巡线人员回忆:“去年夏天,连续高温导致一处线路接头发热,我们连夜抢修,从晚上10点干到凌晨4点,衣服就没干过。”
在武陵山脉的崇山峻岭间,现代电网的脉络延伸到哪里,巡线人员的脚步就印到哪里。他们的工装永远带着洗不净的汗渍,后背的盐霜结了又化、化了又结;砍刀的刀刃被荆棘磨得锃亮,木柄却被手心的汗浸成了深褐色;记事本的纸页卷了边,上面的字迹被汗水晕开又重新描过,密密麻麻记着线路编号、隐患位置;这些看似平凡的物件,藏着巡线人员最真实的日常。当偏远寨子的窗棂透出灯光,当老人家里的风扇重新转起,当孩子盯着电视里的动画片笑出声,那不仅是一个故障点的排除,更是巡线人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坚守守护光明的见证。
记者手记:
在群山最深的褶皱里,巡线人员的身影或许渺小,但他们的脚步却无比坚实。他们用汗水浇灌责任,用坚守兑现承诺,在无人知晓的角落,为每一盏灯的存在踏出了一条最温暖的路。这条路,通向千家万户的清凉与光明,也通向一个关于奉献与担当的永恒命题。
(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华 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