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在秀山自治县,一项古老而绚丽的非遗技艺——土家织锦,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当地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创收、开启美好生活的“金钥匙”。近年来,在重庆市合川区的倾力帮扶下,秀山县定期举办土家织锦技能免费培训班,在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非遗技艺的同时,助力众多妇女掌握一技之长,将“指尖技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指尖经济”。
困境中寻转机,织锦照亮生活路
近日,土家织锦技能免费培训班在石堤镇热闹开班,吸引了36名学员踊跃参与,她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踏上了学习土家织锦技艺的征程。
54岁的覃利是本期培训班的一员。她的人生充满了坎坷,2009年丈夫因病离世,为了给丈夫治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下了债务。此后,她独自挑起抚养两个儿子的重担。如今,大儿子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刻苦求学,小儿子更是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然而,家庭的经济压力并未减轻。当在村里得知土家织锦培训学习的机会时,覃利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我想多学会一项就业技能,补贴家用,供两个孩子上学。”覃利朴实的话语中透露着坚定。培训期间,她每天学习认真刻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学完后,她感慨地说:“感受很不错,这门手艺不仅能给家庭带来收入,还能让土家织锦的工艺得到发扬传承,我要好好继续深耕。”
同样来自贫困家庭的53岁白平,也有着相似的经历。家里有6口人,家庭的重担让她时刻想着如何增加收入。得知土家织锦培训的机会后,她毅然决定报名。培训过程中,白平认真负责,全身心投入学习,对土家织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继续努力深耕土家织锦,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她坚定地说道。
传统与现代融合,创新激发新活力
此次土家织锦技能培训,以土家织锦传统织造技艺为核心,内容丰富且实用。培训涵盖了纹样设计、染色工艺、织造技法等多个方面,让学员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土家织锦的制作过程。同时,为了使这一古老技艺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培训班还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与创新思维,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创新。
在培训现场,专业老师耐心细致地讲解每一个步骤,从织机的操作到纹样的构思,从色彩的搭配到织造的技巧,都一一进行示范和指导。学员们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大家一边学习,一边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为了让学员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训班还安排了实践操作环节。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操作织机,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看着自己亲手织出的精美织锦,学员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
非遗焕新彩,共筑美好未来
土家织锦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土家织锦技能免费培训班的举办,不仅为当地妇女提供了一个学习技能、增加收入的平台,也为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培训,越来越多的妇女掌握了土家织锦技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收。她们用自己的双手编织出精美的织锦,也编织出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同时,这些妇女成为了土家织锦技艺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将这一古老技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多年来,合川区·秀山县对口协同发展,两地积极对接,携手推进劳务转移及劳动力培训工作。”秀山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大土家织锦技能培训的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让更多的妇女受益。”
(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