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秀山:创新构建“监督+服务”行政执法监督体系 全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新标杆
(1/0)
2025/8/5 16:58:15
查看全部

秀山网  2025年以来,为深入贯彻国家、市委、市政府关于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的决策部署,我县出台《推进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全流程监督+嵌入式服务”为核心,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实现行政执法质效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县执法案卷合格率达96.2%,有效整治乱检查、乱罚款等突出问题,涉企执法问题减少62.5%,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三级监督网络实现基层全覆盖


我县创新建立“县—乡—”三级立体化监督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格局。县司法局加挂“县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牌子,统筹全县执法监督工作,通过“执法+监督”数字平台对执法案件进行实时动态监管;依托乡镇司法所、法治观测点、村(社区)法律顾问构建基层监督网络;确定“法治护企”企业联系点4家、行政执法监督员6名,畅通企业诉求反馈渠道。

“服务型监督”破解企业痛点

改革突破传统监督框架,将服务理念融入执法全流程。县司法局筑牢基本服务根基,组织法律服务行业每年开展专项“法治体检”200余次,针对知识产权保护、涉企纠纷化解等开出“法治药方”70余份,每年通过“体检”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300万元,“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已成为企业共识。建立健全“万所联万会”合作机制,组织8家律所与37家商协会及所辖企业实现“点对点”联系,律师定期上门提供合同审查、股权架构设计、劳动用工规范等“定制化服务”;开通涉企行政复议、公证服务绿色通道,破解企业维权难问题;年均帮助企业规避500余万元潜在风险,让企业吃下“定心丸”。

各执法部门践行“执法+服务”新模式。大力推行“信用+执法”“扫码入企”,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开展“综合查一次”,执法人员进入企业检查时,通过扫描企业专属二维码,记录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事项等信息,实现检查全程可追溯。在检查过程中,结合执法工作实际,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指导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实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制度,推广普法式执法、说理式执法,认真听取企业对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执法方式。

“执法不是目的,帮助企业合法经营才是根本。”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综合查一次”时说。“过去执法检查存在重复交叉现象,现在通过‘扫码入企’和‘综合查一次’模式,接受检查频次明显降低,有效减轻我们企业的负担。”某制造业企业负责人表示。据统计,全县推行“执法+服务”新模式后,“信用+执法”场景实施率达83%,检查频次降低53%,成效显著。

“数字化监督”赋能执法全过程

依托“执法+监督”数字应用系统、重庆市执法监督管理与信息服务系统等数字平台,开展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全县61个执法单位通过“执法+监督”数字应用系统实现执法事项清单化、执法文书电子化、执法过程全记录、执法风险可预警。通过系统风险评估、问卷调查、案卷评查等多途径进行分析,对存在执法风险的领域及时提示并要求整改,2025年累计制发“三书两函”52份。同时为破解“自查自纠”局限性,我县率先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执法监督。委托4家律师事务所对全县100份执法案卷进行评查,形成《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结果报告》,以独立视角发现问题80余个,提出工作建议10余条。

“系统自动抓取执法数据,对超期办案、程序违规等问题实时预警,执法监督从‘人防’转向‘技防’。”县司法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率达100%,暂未收到行政执法投诉,远低于10%的目标值。

县司法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行政执法大比武”岗位练兵,构建行政执法效能评价体系,通过“刀刃向内”的改革让市场主体真切感受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法治新生态。

“被动监督”到“主动服务”,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我县行政执法监督改革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交出了一份法治政府建设的亮眼答卷。这场刀刃向内的变革,不仅规范了执法行为,更让市场主体感受到“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通讯员 李怡净

上一图集
下一图集
返回秀山网首页
返回上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