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在秀山养怡康复医院,43岁的麦小芬,身着整洁的护理服,眼神中满是专注与温柔,正熟练地辅助一位老人吃饭,动作轻柔又娴熟,尽显专业与关怀。可谁能想到,曾经她的生活布满阴霾,婆婆患上乳腺癌,巨额的医疗费用让家庭瞬间陷入贫困深渊,为了供两个儿子读书,她和丈夫只能长期分隔两地辛苦打工,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前行。幸运的是,合川区帮扶的照料老年人培训班为她带来了转机,她抓住机会刻苦学习,凭借努力掌握了专业技能。如今,她凭借所学在当地医养机构找到了稳定工作,每月5000元左右的收入,为她和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麦小芬的故事,仅仅是“一区两群”合川区·秀山县对口协同发展众多成功案例中的一个缩影,这场跨越480多公里的携手共进,正以技能赋能的方式,让无数家庭拥抱新生活。
精准培训:从“门外汉”到“掌技能”的蜕变
“先将老人的身体侧转一点,注意动作要轻缓,避免拉扯到他们。”在合川帮扶照料老年人培训班上,学员周红梅正全神贯注地投入练习。周红梅此前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为了照顾家人,她只能守着家中那一亩三分地,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直渴望能有一门手艺改善家庭状况。
“政府开设免费培训,我想学门技能找份稳定工作。”周红梅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此刻,她在老师的指导下,双手小心翼翼地托住“模拟老人”的肩部和臀部,缓缓用力。老师在一旁时刻关注着,及时纠正她的姿势:“手再往里一点,对,就这样,保持稳定。”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周红梅逐渐熟练起来,顺利帮“模拟老人”翻好了身,脸上终于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这看似简单的翻身动作,背后却是专业技能的支撑,也是精准培训带来的蜕变。
2025年6月30日开班的这期培训,结业后直接对接秀山本地养老机构,像周红梅这样从“家庭主妇”蜕变为“专业护理员”的学员,在每期培训中占比超75%。自两地启动对口协同发展机制以来,合川区每年设立帮扶资金,支持秀山县针对银花种植、叉车操作、母婴护理等特色产业需求,定制化开设10余类技能培训课程。最新数据显示,累计培训超2377人次。
闭环服务:从“学技能”到“端饭碗”的贯通
“培训-考证-就业一条龙,政府连就业合同都帮我们把关。” 脱贫户张紫花拿着刚拿到的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感慨万分。在合川与秀山的对口协同发展中,不仅注重职业技能培训,更构建起了一套完善的闭环服务体系,助力群众从“学技能”迈向“端饭碗”。
母婴护理培训 图片由秀山县边城秀娘职业培训学校提供
“所有培训项目均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以秀山餐饮业爆发式增长为例,为满足市场需求,专门开设了中式烹调师培训。”秀山县边城秀娘职业培训学校校长王琴说,从课程内容的设置,到培训师资的安排,再到后续的考证和就业推荐,每一个环节都精心设计、严格把控。政府工作人员全程跟进,不仅确保学员能够学到实用技能,顺利考取相关证书,还积极与企业对接,为学员推荐合适的工作岗位,甚至帮助学员把关就业合同,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这种闭环服务模式,让学员们无需担心学无所用、就业无门的问题。”秀山县就业和人才中心职业培训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从踏入培训班的那一刻起,就仿佛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只要认真学习,就能沿着既定的路径,实现从“学技能”到“端饭碗”的贯通。
“多年来,合川区·秀山县对口协同发展,两地积极对接,携手推进劳务转移及劳动力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劳务就业培训和招聘会,推动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秀山县就业和人才中心主任杨旭表示, 接下来,两地将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推动“一区两群”对口协同发展机制走深走实,让职业技能培训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钥匙”,为两地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