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贵州省松桃自治县石梁乡,与贵州省印江自治县、重庆市秀山自治县接壤,是革命老区。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石梁乡召开会师欢迎大会;1998年,石梁乡被贵州省委命名为“红色革命老区”。
岁月流逝,时光流转。90年前,红军部队翻山越岭“五进”石梁,留下红色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石梁人奋勇拼搏。现在,沿印松高速公路穿山越岭直通石梁,把通往县城的时间从曾经的2小时缩短至40分钟左右,为红色文旅与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该乡借助优越的红色资源和自然条件,大力发展强村富民产业,拓宽全乡经济发展渠道,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红色小镇。
红色文旅成为新名片
乡村发展,交通先行。该乡生态资源丰富,红色景点众多,自然风光秀美,但距离松桃县城较远,一度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交通出行的桎梏。
9月3日下午,松桃展陈中心展厅内,2024年铜仁市移动系统党员干部党的理论和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第二期)50余名学员围在陈列柜前,参观学习了解红军在松桃的光辉历史,感悟那段艰苦而光荣的岁月。
据县委党校教师江丽君说,石梁是党员干部学习先辈精神的好地方,随着交通的便利,该乡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越来越受到青睐。此次培训主要是通过现场参观学习的方式,引导党员干部铭记光辉历史,砥砺初心使命,筑牢思想防线。
近年来,该乡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打造集党员干部培训、党性教育、红色文化研学、农特产品展销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基地自2024年7月试运行以来,已承接40家单位1000人次到基地开展党性教育,经营收入3万元。
据了解,该乡将精心设计红色文化研学路线,通过参观一场红色展厅、聆听一个红色故事、合唱一首红色歌曲、重走一次红军路等方式,开发独具特色的红色研学课程,增加基地客流量,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目前,已引进贵州亲子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创建研学实践基地。
绿色产业实现新增收
秋收时节,辣椒迎来丰收期,走进该乡胜利村辣椒基地,一排排辣椒长势喜人,红彤彤的辣椒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忙碌有序地进行采摘,一派丰收景象。
据介绍,胜利村辣椒基地总面积50亩,采取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的模式,亩产大约1500斤,产值15万元左右。
在辣椒基地里务工的都是周边的村民,今年56岁的龙秀明便是其中一员。龙秀明平时主要是做基地管护工作,每天能挣80元左右,既离家近又能照顾好老伴,在这里务工很好。
该乡充足的光照和优质的土壤为辣椒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生长环境,今年全乡以“村集体+个人”的方式种植辣椒550亩,从8月中旬开始采摘。通过订单收购方式,由县强村富民公司按照1.8元每斤的价格进行收购,辣椒销路有保障,种植户增产增收。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要一环。除了辣椒产业,该乡还大力发展蛋鸡、肉牛、南瓜、中蜂等产业,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石梁灰豆腐,建设豆制品加工厂,拓宽石梁经济发展渠道。
据该乡党建办主任田珅介绍,近年来,该乡坚持弘扬和传承革命老区精神,持续挖掘和运用红色资源,形成以红色研学引领农业发展的产业布局切实带动群众增收。目前,还建成红色研学基地和玩具厂1个,发展黑木耳35亩、带动2000余名村民人均增收2万余元。
特色祖业变成新需求
“现在去县城看病40分钟左右就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说起高速通车后带来的便捷,今年79岁的何佰博感受颇深。她年轻的时候身体就不好,经常需要去医院看病,高速通车前因交通不方便,去一次医院要费好大劲,“以前看病很不方便,只能坐板板车去木黄看病,还需要两个小时,现在通高速了,进城很方便。”
高速的通车,不仅缩短了交通时间,也为沿线村民进城看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村民何佰博只是受益者之一。
据该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王军介绍,印秀高速(松桃段)的建成,给石梁的农业产业、人居出行、生产生活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改变,特别是教育、医疗等方面有很大的提升。高速不仅方便了出行,更带来了新的发展希望和动力。
“以前酿的酒都是卖到本地,一年下来只能卖1500斤左右,高速通了以后,我家的酒做好包装就能快速发货,一年可以卖3000斤左右,最远卖到广州和厦门,销量高了收入也多了。”在高速修建过程中,石梁慰红酒厂负责人王兴华就把酒卖给外地工人,说起交通带来的红利,他满脸的喜悦,情不自禁地说出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
王兴华的爷爷王文会一生以酿酒谋生,红三军来石梁的时候,王文会怕像国民党部队那样胡作非为,就连夜把酒搬到山洞里藏起来。第二天有红军战士来家里,想躲又来不及只能大着胆子问,才知道是来买酒消毒治伤,走的时候还邀请王文会去驻地玩。之后两军团在石梁召开会师欢迎大会,红军还在王文会那里买过酒。
“我要发扬光大军民团结的光荣传统,把慰红酒业做大做强。”王兴华一直没忘记爷爷的嘱托,操起家传的酿酒业,常年在热气弥漫的作坊里忙碌,一做就是几十年。
该乡像王兴华一样发展壮大酿酒、养蜂等祖传家业的村民近100户,农特产品也因为高速公路通车的便捷而远销省内外。
如今的石梁,路畅、业兴、村美、民富,越来越多的石梁人尝到了甜头、增添了盼头,主动带头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助力家乡发展。
(记者 石珍英 任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