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实现年均增收10万余元,这位残疾人的奋斗故事很励志
编辑:姚庭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3/12/26 16:41:32
字号:

秀山网讯 成立制茶工坊,实现年均增收10万余元,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多下些功夫就能实现。可若从事这项事业的主人公是一位残障人士,这样的成绩不禁让人惊叹,背后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杨昌林

今年42岁的钟灵镇凯堡村村民杨昌林便是这位主人公。他曾因一起事故导致右手缺少两根手指,曾因一场病变导致左腿丧失生理机能并伴随着剧烈疼痛。然而,尽管遭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他未被困难击垮,而是选择迎难而上,通过经营制茶工作坊,从事茶叶加工销售代售,闯出了一片天地、干出了一番作为。

突遭意外 毅然返乡

当前,钟灵镇凯堡村茶叶冬管已全面结束,当地村民或忙于农事、或相互话着家常、或自行打扫庭院,一派和谐和美景象。

“杨昌林的制茶工作坊就在安置小区尽头。现在不是生产茶叶的季节,他应该在看书。”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两年前,通过当地政府扶持,杨昌林的制茶工作坊便在此落户。


杨昌林正在看书

来到杨昌林的制茶工作坊,能看到油光锃亮的制茶设备,能闻到茶叶生产加工遗留下来的阵阵茶香,此时的杨昌林正在翻看制茶加工相关书籍。“目前,我的制茶工作坊正在‘歇息’,利用生产间隙,可以研究技术和保养设备。”杨昌林说,通过学习他发现自身有很多不足之处,制茶加工理论知识需要丰富和更新。

时间回到2000年,时年22岁的杨昌林外出务工,在沿海地区从事五金加工工作。“当时是在五金厂房里操作冲压车床,就是根据已定产品规格型号,利用机器对金属材料进行塑形打磨。”杨昌林说,外出务工期间比较顺利,所得劳动报酬较为可观,生产技术在实践中得到突破,生产效率也逐步提升,凭借娴熟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生产经验,他还干到了部门主管职务。

“作为一名主管,除了从事生产带好头之外,还要负责厂房设备的日常检查与故障维修。”杨昌林回忆道,一天晚上,他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一台设备出现了故障,不能按已设指令正常运行,于是杨昌林对其进行检修与调试,然而在调试过程中出现了意外,他的右手被卷入机器中,失去了两根手指,落下了终身残疾。

“残疾归残疾,工作生活必须继续。”杨昌林感慨道。在休整一段时间后,他再次“重操旧业”,在浙江温州一带相关五金厂房继续从事车床冲压工作。后来,家中老人患病、孩子生活学习均需照料,杨昌林便毅然返乡。

“我认为,挫折是挫折,责任是责任,两者应该正确看待。”杨昌林说。

又遭变故 决定创业

2007年的钟灵镇凯堡村相对贫穷落后,村组公路闭塞较为突出,连接村与村之间的纽带,除了绵延起伏的大山,就是蜿蜒奔流的大河。

“刚刚,村干部说的非常对,要致富先修路,我们凯堡村的茶叶品质就算再好又怎样?别人来品尝购买,我们外出卖茶,没有路怎么行得通。”村组公路项目正在着力推进,村民们意见不一,此情此景,杨昌林志愿当起了政策宣传员、纠纷调解员。

“这还是要讲责任,因为乡村发展和每个村民息息相关。”杨昌林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组公路于2007年末顺利贯通。

对于村民们来说,路的确比以往更好走了,茶叶的确比以往更好卖了。

随后,在镇村干部积极动员和村民们积极推荐下,杨昌林迎来了“第二”份职业,务农的同时,担任凯堡村综合治理专干。任职期间,杨昌林调解过村民多起大小矛盾纠纷,排查整治过多起安全事故隐患,助推过多项镇村大小项目落地实施,然而不幸的事情又“找到”了他,为他的工作生活带去严重影响。

“2018年正月初十下午,我准备去村委会汇报工作,突然就感到右腿乏力,行动困难还有疼痛。”杨昌林说,后经多家医院诊断,右腿被诊断为病菌感染引起的骨髓炎,在当时,除进行常规镇痛、局部消炎、外科手术等保守治疗缓解症状外,无更好治疗方法,当发展为重症时便会面临截肢。

 每当杨昌林病症发作时,右腿的剧烈疼痛就会遍及全身,即使服用止痛药依然无济于事。因为病症,杨昌林不再是劳动力、失去了工作、退居到生产“后方”,同年底,他因病成为凯堡村一名建卡贫困户,他的妻子因此成为家庭的“顶梁柱”。


茶叶产品

与此同时,凯堡村自2018年起在市、县、镇的大力推动下,村上的茶产业不断取得多项突破,龙头茶企带动越发明显、村上茶叶规模逐年递增、从事茶叶种植加工的茶农队伍也在逐渐壮大。

“除了责任还得有担当!我不能再‘躺’了,我得给自己找点事情做。”未作过多考虑,杨昌林便决定从事制茶加工,他说,镇、村干部帮扶非常用心,妻子的陪伴与付出始终是无怨无悔,同时,村上还涌现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茶农,这些都让他感受到巨大的鼓舞。

随后,在镇、村干部的大力帮扶支持下,杨昌林顺利脱贫,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各项费用支出得到明显降低,右腿通过多次手术成功抑制住了病源扩散,右腿不再疼痛,通过嵌入钢板与螺钉,能支撑躯体进行简单轻负荷活动,子女入学有了彻底的保障,各项政策兜底也让承担压力的妻子压力减轻。

产业带动 回报乡村

2021年4月,杨昌林在钟灵镇凯堡村避险解危安置小区新开了一间制茶工作坊,规模不大,但有成套的制茶设备。

运营之初,杨昌林的制茶工作坊难以盈利,他归结原因是自身制茶技艺生疏、制茶经验不足。于是,为查漏补缺,杨昌林主动到当地周边相关茶企观摩学习,主动向相关技术人员及专家请教,并利用制茶设备进行反复实践。“茶叶制作,包含了多道工序,有采摘、晒青、凉青、摇青、筛青、炒青、揉捻等,所以每一道工序都是关键。”杨昌林说,茶叶制作不能简单化对待。

2022年谷雨时节开始,杨昌林的工作以及生活均发生了变化:前来代加工茶叶的群众变多了,忙碌时候制茶设备均是全线持续运转;工作坊产量提高了,以往年均加工干毛茶100余斤,变为年均加工2000余斤;年均制茶收益逼近10万余元,自己看病就医产生的债务所剩无几。今年3月,经医院检查告知,嵌入右腿的钢板与螺钉,可进行拆除,不会影响后续生产生活。


产业带动也越发明显,村民以往的鲜茶交易直接变为了干毛茶交易,村民收益从30至50元每斤,直接迈入了200至300元每斤。“杨昌林的名气也变大了,今年就有很多在校学生、社会团体邀请杨昌林去参加社会实践劳动课,在田间地头、加工厂房教别人怎么去制茶。”凯堡村村民说。

“就创业来说,我还有很多路要走,比如壮大规模、增添人手、添置设备;就制茶技艺来说,我手上的书就有很多内容等待着我去认真揣摩;就推进地方茶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来说,我会积极贡献我的智慧和力量。”杨昌林说。

(全媒体记者 杨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