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涌洞镇河坝村“千丘梯田”远近闻名,但“生态贡米”却鲜为人知。为扩大“千丘梯田”规模,提高“生态贡米”知名度、影响力,河坝村积极实施旱地改水田工程,将新增梯田300亩。
记者日前在涌洞镇河坝村采访看到,在河坝村白竹山组与龙洞湾组交汇的山腰间,两台挖掘机正忙碌作业,开挖土地,将旱地改成水田,项目计划今年11月底实施完毕,项目实施完毕后,可新增梯田300余亩,用于水稻栽植,助力乡村振兴。
涌洞镇宣统委员李洪森说:“下一步,我们依托河坝贡米供应基地的优势,来扩大产业影响力,发展乡村旅游,增加群众收入。”
河坝村背靠川河盖,高海拔、低落差的地理优势得天独厚,层层梯田依山而上。龙塘河源头无污染的水源,常年半云半雾的气候,域内独有的富硒砂壤,充沛的光照是千丘稻田最好的天然养分。
档案记载,清乾隆52年的冬天,秀山知县吴桂征曾将精选后的河坝村白竹山大米解送进京,乾隆皇帝十分赏识,敕封此米为“贡米”,从此成为朝廷皇宫的贡品。
但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前,河坝村基础设施落后,满目荒凉,农户们常居在川河盖大山腰和谷底,路不通,种出的“贡米”就挑不出大山,村民纷纷选择外出打工,大片良田就此荒废。
为重新擦亮“千丘梯田”“生态贡米”两张靓丽名片,河坝村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种植稻米,并为种植户提供产、供、销、技等综合服务,让当地种植的优质大米走出大山,种植规模达1000余亩,辐射周边200余户农户增收。
为进一步扩大“千丘梯田”规模,扩大“生态贡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向上争取,今年7月,河坝村启动实施了旱地改水田项目,推动“贡米”产业规模化发展。
(全媒体记者 王建国 付冲 黄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