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重庆市“两优一先”拟表彰对象——陈夕才
编辑:付冲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1/6/30 17:18:08
字号:

秀山网讯 陈夕才于1992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秀山县钟灵镇云隘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县税务局纳税服务科科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被县委推荐为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拟表彰对象。


村民写的感谢信

自担任云隘村第一书记以来,陈夕才践初心担使命,冲锋在前、攻坚克难,倾情倾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得到当地村民的高度评价。目前,云隘村60户建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2.6%降到0,人均年收入由5000元提高至1.3万元。

牵牢“牛鼻子” 提升扶贫队伍战斗力

20159月,陈夕才前往钟灵镇云隘村任“第一书记”。

从驻村的第一天起,陈夕才就带领工作队下组到户,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倾心交谈,连续奋战一个月实现519户走访全覆盖。通过整理分析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发现除了地理位置偏远等客观因素外,影响云隘村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主要是原村支两委班子思想观念较为陈旧、党支部引领发展能力相对不足,党员干部在协调处置矛盾纠纷等工作中畏难情绪较重、担当不够。

“老乡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陈夕才拟定“抓党建、强组织,抓产业、保脱贫”工作思路,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认真履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支委会和党员大会,积极吸收农村优秀青年入党,不断加强班子建设,积极引导全体村组干部及工作队员坚定决心和信心、增强服务意识和担当精神,“工作一盘棋”“劲儿往一处使”,党支部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扶贫工作队凝聚力、战斗力有效提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证。

“吼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疫情防控期间,陈夕才接令疾行,大年初二火速到岗,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党员先锋队,冲锋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对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实行“多盯一”,累计排查返乡人员861人、原地封存外省籍返乡车辆60台,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1000余幅、发布信息2000余条,免费向村民发放口罩600余个,积极协调补足村内各超市粮油生活物资,亲自为村民提供代购、送递服务,真情守护村民生命健康安全。

“门槛”入“心坎” 破解群众工作难题

扶贫工作,既要跨进群众的“门坎”,更要走进“心坎”。

入村初期,有群众背地说,“陈书记是来关心帮助建卡贫困户的,跟我们没有关系。”陈夕才清醒地意识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为让政策深入人心,彻底扭转村民对扶贫工作的认识误区、赢得信任和支持,陈夕才在村里办起“农民夜校”,自己设计课程、制作PPT课件,每天晚饭后,身背投影仪和笔记本电脑走村串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把村民们聚集到院坝,坚持亲自讲与邀请专家讲相结合,以“放电影”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村民讲政策、摆案例、培训技能和展示脱贫成果等,让群众清楚了解脱贫工作开展情况。


召开“院坝”会

除此之外,陈夕才始终坚持吃住在村,不管是帮群众代缴养老保险,还是帮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亦或是为患病村民筹集救助资金,还是解决矛盾纠纷,他忙碌的身影在山村随处可见。

为给堰田沟组寻找饮用水源,陈夕才带领队员冒着酷暑,攀爬深山,脚起满血泡,换来了自来水入户当天村民幸福的笑容。

“陈书记不是做样子,而是真的想带大家摘穷帽、过上富裕日子。”如今,村民口中的陈夕才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走进了大家的心坎。

敢啃“硬骨头” 让群众获得感满满当当

云隘村距离县城48公里,巍峨大山始终是脱贫致富的“拦路虎”。

“第一次来云隘,我是从县城乘车来的,当时车一路颠簸,开了近4个小时才到。”陈夕才回忆。

村上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利,让陈夕才深有体会、记忆犹新,他和村上干部反复商议,决定先强基础建设再兴产业发展。

2016年,云梅公路已贯通,如一条经济动脉,将云隘村与县城的距离缩短至40分钟。


云隘村全景

修建公路桥5座、人行便桥8座,完成自来饮水工程6个,完成危房改造69户,硬化院坝575000余平米,修建入户便道12000余米,新建4G移动基站3座,陈夕才带领工作队,从道路、水电、房屋、通讯等入手,逐步补齐了云隘村基础设施短板,村民们喜笑颜开。

面对扶贫产业薄弱这块“硬骨头”,陈夕才誓要“拔掉穷根”,使增收渠道多元化。

为此,陈夕才学政策、钻业务、查资料、观行情。云隘村在他的宣传发动下不断发展壮大金银花种植,目前,种植规模达3400亩,开启了“农户+合作社”经营模式。2019年,金银花加工厂实现销售收入70万元、净利润15万元,为贫困户分红3余万元、奖励种植农户2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突破净收5.6万元。还发展高山雪莲果300亩、优质核桃500亩、黑毛猪近千头等,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实现户户有产业、家家能增收。

刚到村工作时,村民无论大小事务都要设宴收礼金,产生的沉重经济压力,让村民苦不堪言。陈夕才从治理“大操大办”入手,制定村规民约,改陋习、树新风。深入开展农村法制和道德教育,倡导健康向上生活新风尚;设立垃圾集中放置点12个,建立卫生月评比制度,彻底改变以前脏、乱、差面貌;配合创建留守儿童亲情聊天室、空巢老人活动之家;成立合唱团和舞蹈队,积极创建“慈孝村居”“县级文明村寨”等称号。

在云隘村便民服务中心,陈夕才的办公室中,有一封村民手写的感谢信,贴于墙面,红底黑字,逾千言,末尾写道,“您们用尽了千方百计,费尽了千辛万苦,把云隘贫困村焕然一新,为云隘全村人民子子孙孙造就了千秋万代的幸福”。

而陈夕才却仍觉惭愧,“我们只做了该做的工作,未来的路还很远”。今年已经51岁了的他,工作中依旧冲锋在前。

(全媒体记者 张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