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让爱在阳光下绽放一一国网重庆秀山分公司瞿秀泉爱心扶贫记
编辑:付冲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1/4/19 11:13:35
字号:

秀山网  四月的秀山,缕缕阳光探出云层,照在人身上,驱散了阴霾,散发阵阵暖意。国网重庆秀山供电公司运检党支部支部书记,国家电网红岩(秀山运检)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瞿秀泉与往常一样起个大早,准备趁周末休息时间看望一下杨娇的生活情况。杨娇是瞿秀泉最新资助的贫困学子之一,目前正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官桥小学就读。

2005年,瞿秀泉在秀山发起成立“秀山阳光爱心小组”,秉承“阳光助学,让爱行走”为宗旨,16年来,他不断号召身边同事、朋友一起奉献爱心,为一个又一个的山区寒门学子遮风避雨,为这些贫困家庭带去新的希望。


瞿秀泉在茅坡村与援助学生袁福明谈心(资料图)

“每天省下一元钱,去温暖贫困学子。希望在有生之年,坚持下去,让爱心和奉献精神在秀山及更远的地方传递开来,给学习优异的贫困学子添加一份希望。”瞿秀泉由衷感叹。

截至目前,“秀山阳光爱心小组”累计资助学生65名,累计资助金额50余万元,被资助的学生中已有54人考上大学,46人走上了工作岗位。目前正在接受资助的学生12名。

初心不改  爱心助学见实效

秀山位于武陵山区中心腹地,属于武陵山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2017年11月前,秀山还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面大,贫困度高,家庭经济无力承担教育支出,导致许多成绩优异的寒门学子面临着辍学。


瞿秀泉在茅坡村辅导袁福明学习(资料图)

“1987年我上初中那会儿,班上有同学成绩名列前茅,但因家庭困难读不起,当时我就想找同学一起帮帮他,最后还是因为自己年纪小,没拿得出具体的行动。要是当时帮上忙,这位同学的人生道路也许会截然不同。”这件往事,给瞿秀泉心里留下不小的遗憾,但也从此在他心中埋下了爱心助学的种子。

1993年7月,高中毕业后的瞿秀泉进入国网重庆秀山分公司工作。任职以后,他当过抄表员、配网工,任过抄表班长、配网班长、供电所长。其服务的对象大多是山区村民,上山下乡,穿梭在乡间,成为他日不可少的工作,也真正切切感受到了贫困地区“只见房梁,不见瓦片”的贫穷景象。

“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看到那些成绩优秀却因家境贫寒而辍学的孩子。孩子们渴求上学的目光,让我感同身受,辗转难眠。”捐资助学的想法在瞿秀泉的心中越发强烈。

终于,2005年,在一次和朋友的聚会上,瞿秀泉将自己的切身感受与朋友说了开来,并表示想用自己的力量帮一帮这些寒门学子。“希望大家每天捐助一元钱,去帮助那些面临失学的孩子,让他们看到希望。”聚会上有时任中和镇副镇长杨军、以及现工作在秀山扶贫攻坚办的付红,他们当即对瞿秀泉的想法表示认可和肯定。

经过磋商,“秀山阳光爱心小组”正式成立,制定了资助对象确定办法和爱心工作开展制度,并由瞿秀泉负责管理爱心基金账目和建立资助名册。随后,他们还在QQ上开设了名为“爱心小屋”的QQ群,方便组员之间讨论资助对象的情况、财务信息等。


瞿秀泉在宋龙镇辅导援助学生吴红学习(资料图)

“秀山阳光爱心小组”成立之后,杨军又发动自身资源,通过身边朋友和学校推荐,获得需要资助的学生名单。对于名单上的每一个人,“阳光爱心小组”的成员逐一前去学校和家里进行实地考察,将情况在QQ群“爱心小屋”和秀山本土论坛专栏中公示,经组员讨论,确定资助对象。

吴启军是“秀山阳光爱心小组”资助的第一个学生。2006年9月,瞿秀泉在了解贫困学生时,来到了溶溪镇老田村。在路上,瞿秀泉碰到了吴启军的父亲。这位40来岁的男人看上去却像60多岁,瘦弱的肩上担着50公斤煤炭。

原来,吴启军兄弟三人,母亲体弱多病。为了能让吴启军完成学业,他父亲每天都要担3趟煤到山上烤烟叶,而担煤的路全是山路,往返一趟需要6个小时。“吴启军父亲执着的精神令我震撼,也深深地感到贫困学子求学不易。”彼时的瞿秀泉月工资收入仅500元左右,他还是下定决心要资助吴启军上学。从那以后,吴启军就多了一个瞿秀泉哥哥。

在瞿秀泉的鼓励和帮助下,吴启军2007年考上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大学毕业后,吴启军到中铁十四局参加工作。提起瞿秀泉,吴启军就哽咽着说:“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他就是我的亲哥哥!”

为了把资助款项真正用到实处,用到学习上,对于每一个资助对象,“秀山阳光爱心小组”还坚持每个月将生活费亲自送到学生手中,同时及时了解学生最近的学习和家庭情况。到2006年底,“秀山阳光爱心小组”共资助13名贫困学生。在此期间,爱心小组也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30余人。

助学扶志 “朋友式”捐助暖人心

慢慢的,瞿秀泉发起成立的“秀山阳光爱心小组”的成员逐渐发展到了100余人,资助的学子数量更多,这让他对爱心助学事业产生了新的思考。

“有的孩子自尊心比较强,会将物质帮扶当成一份施舍,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也有部分家长心里认为,我们无偿帮助自己孩子,是不是我们对孩子有所企图呢?这些现象十分不利于我们开展爱心助学。”瞿秀泉认为,真正的帮助要以平等的身份走进孩子的内心,消除家长的顾虑,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来自社会的爱。

在后续的爱心助学中,“秀山阳光爱心小组”又重视起对帮扶对象的精神关怀来,小组成员通过持续跟踪、密切交流、爱心活动等多种方式,与帮扶对象建立起平等的、亲密的朋友关系,用“朋友式”关系帮助贫困家庭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为孩子们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爱都和生活态度。

张银凤是爱心小组早期资助的一名学生。在其幼儿时期,父母亲先后离世,她与弟弟只能和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一起相依为命,家庭十分贫寒,因为拿不出每月必须的生活费,15岁那年,成绩优异的张莹凤面临着辍学困境。

得知这个消息,瞿秀泉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张银凤家,见到了衣衫褴褛的张银凤和年迈的爷爷奶奶。

“小银凤,你现在是家里的顶梁柱,必须要坚强哟,爷爷奶奶年级大了,还盼着你长大后为他们养老呢,可不能轻易说放弃,生活费这些你先别担心,我先帮你出!”

“瞿叔叔,我不能平白无故的要你的钱!”

“小银凤,叔叔这个钱可不是平白无故给你的哟,这是资助你上学读书的专项费用,不能用于其他的哈,你要是觉得用起来有负担,那等你长大了以后,就帮还叔叔的钱用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小朋友。”

“要得,瞿叔叔,不,我要喊你瞿爸爸,你就跟我亲爸爸一样!”

临走时,瞿秀泉对张银凤的爷爷奶奶说:“银凤考上大学的那一天,我会来为她祝贺。”从此,张银凤多了一个爸爸,而瞿秀泉也多了一份牵挂。每个月,瞿秀泉都会到学校去看望张银凤。张银凤说:“之前,我很羡慕别的同学有爸爸妈妈,现在,同学们都羡慕我有瞿爸爸。瞿爸爸每个月都会来看我,这让我感觉特别幸福。”

2012年8月,张银凤在瞿秀泉和爱心小组的关心资助下考上了西北民族学院。同年8月25日,瞿秀泉信守诺言,再次徒步两个多小时来到张银凤家,与其家人一起分享她考上大学的喜悦。2013年,张银凤的弟弟也在秀山阳光爱心小组的资助下考上了北京理工大学。

“曾以为失去了爱,失去了温暖,但在这里我找到被疼爱的感觉,没有了心理负担,也能安心读书了。”与张银凤不同,受“秀山阳光爱心小组”资助的陈桃英却曾是一名弃婴,由养父一人带大,父女俩只能靠种地、养牛勉强维持生活。

初中毕业后,陈桃英顺利的考入秀山县高级中学,女儿成绩优异,但要供女儿读书,养父深感力不从心。在陈桃英13岁那年,她成为了爱心小组的资助对象。

“小英这孩子苦啊,身体比较弱,加上高中学习任务加重,患上了肠痉挛的病痛,严重的时候会疼得昏迷。”提起陈桃英,瞿秀泉眼角泛起点点泪光,满脸疼惜。由于在学校留的家长联系人是瞿秀泉,陈桃英就读高中期间,他经常在夜里接到班主任老师的电话来说小英病了。每次瞿秀泉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学校,背着小英去医院看病。

“小英和我女儿一般大,逢年过节我都会把她接到家里住一段时间。”每次陈桃英来,瞿秀泉一家总把陈桃英当成自家的小女儿一样对待。这样的关怀如同四月的暖阳,温暖了陈桃英的内心,一扫冬日的阴霾,照亮她未来的路。2019年陈桃英顺利地考入重庆移通学院。

原本,按照秀山阳光爱心小组的制度,一个贫困学子考上了大学,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勤工俭学,就可以停止资助了。但是,2021年初,不幸却再次降临到了陈桃英身上。陈桃英的养父突然患病身体偏瘫,每月需要一笔固定的护理费,而陈桃英自己勤工俭学仍是入不敷出。瞿秀泉与爱心小组成员一合计,决定恢复对她的捐助。“按照小组规定,每月给予陈桃英最高标准600元的生活补助。但是我自己女儿也在读大学,我清楚600元肯定不够的。”瞿秀泉细细算着孩子上学的开支,最后,又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除了600元的爱心小组资金资助,他还对照自己女儿生活费标准,自掏腰包补齐了陈桃英的生活费,让她能够安心在学校完成学业。“还有两年这个娃儿就大学毕业了,再难也只是这两年嘛。咬咬牙就过去了。”面对生活的窘境,瞿秀泉总是这么安慰自己。而他却没有为自己算过账,没算过这是第多少个让他额外自掏腰包的孩子。

爱心助学不是自上而下的施舍,而是心与心的亲密接触。像张银凤姐弟和陈桃英的情况还有很多,正是千万个“瞿秀泉”始终如一的坚持,让爱心的小河流逐渐汇集成大海,帮助一个又一个的贫困学子吃上饱饭,穿上暖衣,走上了温暖的求学路,也让这些孩子的家庭重新看到希望。

在阳光爱心小组十多年的帮扶过程中,瞿秀泉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爱心爸爸”,而这个温暖称号的背后,正是他和小组成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默默付出和坚持。

薪火相传 在坚持中播种希望

2019年3月,瞿秀泉调任国网重庆秀山分公司运检部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兼任国网重庆秀山分公司运检部红岩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立足新岗位,瞿秀泉的工作更加繁忙。


“红岩服务队就是电力班组中的攻坚部队,加班加点保供攻坚成为家常便饭。工作外,当好贫困学子的筑梦人,工作内,更要当好电力服务的带头人!”瞿秀泉说。

瞿秀泉领导的国网重庆秀山分公司运检部红岩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于2018年9月27日,现有队员23人,重点服务重大保电、抢险抢修、义务排查客户用电隐患和扶贫攻坚行动等内容。

“情况已了解,我们马上出发!”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下午3点左右,梅江供电所请求支援:因冰雪天气,造成10kV梅兴线断线。接到电话后,瞿秀泉立即带领服务队赶往现场。


冰雪天气,抢修车开到半路因坡陡峭,套上防滑链都无法前行。“弃车步行前往,务必最快时间赶到现场!”服务队在积雪杂草中步行前往故障点后,迅速投入抢修工作。当晚7点50分左右故障清除,全线恢复供电。返回秀山县城时已接近晚上10点,而服务队队员却来不及回家与家人一起吃上一口年夜饭。瞿秀泉问“同志们,衣服鞋子全都湿透了,冷不冷饿不饿啊?”服务队队员黄烈华看着亮起来的灯光面带笑容回到:“有电,咱就不冷不饿!”

2020初疫情暴发,瞿秀泉又带领服务队主动请缨,加入到疫情专项保电工作中。

如今,在工作之外,国网重庆秀山分公司运检部红岩共产党员服务队还有两名队员成为了“秀山阳光爱心小组”的固定成员,在工作时间外继续发挥着光和热,用行动搭建秀山供电人和群众的鱼水深情。国家电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以瞿秀泉为榜样,在各区县发起成立了22个爱心助学小组,越来越多的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到助学这个团队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瞿秀泉“秀山阳光爱心小组”捐资助学的首批资助学生都走上了工作岗位,他们也继承了瞿秀泉爱心事业。大学毕业后,吴启军就加入了“爱心小屋”,成为“秀山阳光爱心小组”的一员。张银凤毕业后在铜仁七中担任教师,姐弟俩每月也会定期给爱心小组汇寄一笔爱心资金,帮助更多的寒门学子。

“每位受到资助的孩子,都是一颗充满爱的种子。无论漂到哪里都会生根、发芽、开花。”瞿秀泉常说,有一份希望,就有一种力量,自己一直会走在这条路上。在瞿秀泉的影响和号召下,“秀山阳光爱心小组成员”从创立之初的5名固定成员增加到现如今79名,不固定成员有300多人。从朋友圈辐射到全社会,从秀山辐射到新疆、杭州、广东,山东等地方。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十余年间,瞿秀泉和他的阳光爱心小组做到了太多坚持。坚持做到确定为资助对象前必须前往学校和家庭了解详细情况;坚持做到把小组的每一分钱都用到学生身上;坚持做好每一笔资助台帐,向成员公示,并接受社会的监督;坚持定期去帮扶对象家中走访。

据爱心小组账面统计,十多年来,瞿秀泉个人捐助资金就达15万元左右,相当于每个月捐助1000元左右,这一达到他月工资的四分之一。别的家庭都是买新车买新房,而瞿秀泉却把这些年的积蓄都投进了爱心事业,妻子、孩子是什么意见?据了解,除了正在上大学的女儿,瞿秀泉家中还有因癌症才做完化疗的妻子和年迈的母亲。

“我妻子对我的爱心事业十分支持,虽然我们经济情况也不好,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嘛,一家人也不追求什么奢华的生活,只要够用就行了,比我们困难的家庭还很多。”瞿秀泉说。

得知瞿秀泉的妻子病了以后,曾经受资助的学生、爱心小组的成员纷纷打来电话询问病情,甚至有热心人提议:“要不我们发起筹款治病吧,以你这些年做的这么多好事,肯定大家都愿意帮你们的。”但面对这些好意,瞿秀泉却一一回绝了:“钱要用在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我还没到这一步,实在坚持不了还可以卖房子卖车子嘛。”

2021年4月15日,瞿秀泉获评重庆市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不是瞿秀泉第一次获奖。此前,他2013年获得感动重庆提名奖、2013年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2014年获第19期“重庆好人”称号、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十大最美人物”、2020年度获得重庆市脱贫攻坚工作先进个人奉献奖。

对于荣誉,瞿秀泉总是一笑置之。他的心思,全都在爱心助学这项事业上。“一直到找不到贫困学生那天!”这是瞿秀泉对爱心助学事业许下的承诺。

如今,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曾经那些因家庭贫困而上不起学的孩子正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但瞿秀泉爱心的脚步却没有停。他表示,后续的爱心助学工作重心将转移到精神扶贫方面,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精神帮扶。

爱心助学是传递爱心、让爱行走的过程,而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与感恩社会则是瞿秀泉最大的收获。“以前微弱的烛光,因你们的到来,换上了通明的灯光……以前的点点滴滴只能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里。而现在长大了,可以走您们一直在走的爱心“路”。”——一位曾经受助的学生这样对他说,这位学生的话让瞿秀泉有理由相信,他通过这样的方式传递了爱,种下了希望。他所资助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是一颗充满爱心和希望的种子,不管这粒种子飘到哪里,都会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感召身边更多的人,传递爱、播种希望。

(全媒体记者 吴国超 方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