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溪口镇黄杨扁担村是我县的重点扶贫村。近年来,该村坚持文化引领、产业发展并举,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全村展现出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景象。
村民跳花灯。
溪口镇黄杨扁担村位于溪口镇西南部,全村幅员面积17.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00米,境内多为山地。记者来到该村的时候,村民杨秀武正趁着回家吃午饭的空闲在自家院子里用二胡演奏秀山民歌《黄杨扁担》。据了解,黄杨扁担村原名白粉墙村,因是秀山民歌《黄杨扁担》作者严思和的故乡,才更名为黄杨扁担村,这里的村民世代都爱跳花灯、唱民歌。
《黄杨扁担》是秀山不可多得的金字招牌。近年来,黄杨扁担村不仅组建花灯班、举荐花灯戏非遗传承人,大力传承以《黄杨扁担》为代表的秀山花灯文化,还在村内投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秀山花灯传习所,在传承人和青年学子之间搭建起传艺、继承、创新的桥梁,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主动学习、传承、弘扬,成为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人,壮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
“我们黄杨扁担村主要是以传习秀山民歌《黄杨扁担》和《一把菜籽》的传承,还有秀山原生态花灯班的建设情况。为了更好的传承秀山民歌和秀山花灯,利用(原)和平小学重新新建了一个传习所,让老艺人来带有这方面爱好的新艺人,把我们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溪口镇文广中心主任许文波介绍。
村民正在施肥。
不光精神生活丰富起来了,黄杨扁担村产业发展也没有落下。天气晴好,种植大户杨再金正抓紧时间对基地的阳荷、黄柏锄草、施肥。
在发展产业之前,杨再金一直在县城务工,家里的地都撂荒了,这也是当年黄杨扁担村大多数村民的状况。黄杨扁担村虽然有4000多亩耕地,但由于山高路陡,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很多耕地处于荒废状态,务工收入成为很多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为转变黄杨扁担村耕地撂荒现状,该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实行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购买使用肥料和农药、统一包装营销等,强化日常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合作社提供这个种苗,我出工出劳带动老百姓来发展。今年阳荷大概收入3万余元,预计明年可以收入6、7万元左右。”黄杨扁担村种植大户杨再金告诉记者。
黄柏基地。
有了政策的支持,群众纷纷加入到产业发展中。目前,该村已发展黄柏1400余亩、李子400余亩、柑橘400余亩、花椒200亩、核桃500亩,农户参与产业发展390户,参与率达91%。
“今年是我们村产业发展的第3年,前两年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明年会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争取把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全村的老百姓共同致富,共同发展。 ”溪口镇黄杨扁担村支部书记陈祖祥说。
有了文化的引领,再加上产业的推动,黄杨扁担村的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神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发展的劲头更足了,村民们正唱着《黄杨扁担》,昂首阔步走在致富的道路上。
(全媒体记者 方倩 实习生 石伊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