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吴群英:坚守水文站30年 抢险抗洪上阵“夫妻兵”
编辑:严东波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19/2/15 14:42:45
字号:

秀山网讯  30年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重庆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秀山水文站的吴群英有着自己的答案,她在那里挥洒了30年青春热血,从坚守老站到建设新站,从一名新晋水文人成长为一名质朴勤奋的女站长,不仅奉献了自己,也奉献了家庭,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工作任务,为全市水文工作坚守在第一线。

 



初来乍到挥洒青春

成为重庆水文首位女站长

 

1986年,20岁的吴群英带着梦想来到偏远艰苦的秀山水文站,面对测站条件简陋,工作环境艰苦,这位年轻姑娘并没有娇气退缩,而是凭着对水文事业的热爱和执着一一克服,并虚心向同事们请教学习,共同打胜了一场场抗洪“战役”。

 

1996714日,秀山县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农田房屋被淹没,站房道路设备被冲毁。这也是吴群英入行以来的首个挑战,虽然从未见过的特大洪水,但吴群英临危不乱,和老同志们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克服了设备陈旧等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连续战斗了两天两夜,共抢测到流量44份,抢测到最大流量1380立方米每秒的宝贵资料,顺利施测到了洪水变化的全过程。

 

经过日常工作和抗洪“战役”的洗礼,吴群英逐渐成为测站的顶梁柱,1998年,她接过站长重担,成为了重庆市水文行业有史以来第一位女站长,然而新的挑战也接踵而来。

 

那一年的82日,又一场大洪水来袭,深夜洪峰来临,由于洪水水位过高,缆道无法施测,高架浮标也由于水文站即将搬迁不能使用。作为站长的吴群英带头行动,让其他的同事在安全的基本水尺断面和上比降观测,自己打着手电,穿过一片庄稼林到下游蹲守观测下比降水位。由于比降水尺离岸边较远,每观测一次水位,都要走过一片水深淹过膝盖的庄稼地,她在那里一蹲就是一个多小时,硬是确定了洪峰水位才离开,最终搜集到了秀山老站的最后一份高洪资料。

 


以水文站为家

抢险抗洪上阵“夫妻兵”

 

30多年来,吴群英以站为家,从未请过病、事假。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是自己值班还是别人值班,站上的任何工作,她总是一马当先。每年春节,她也总是把方便让给别人,让站上的同事回家与家人团聚,自己则坚守在工作岗位,年年如此,这一切也是来源于家庭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吴群英回忆到,1996那场特大洪水,虽然大家抢测到了资料,但当时电台、电话都被雷击坏了,眼看着信息无法传递出去,无法为防汛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情报。正当大家内心焦灼之际,吴群英与丈夫商量,让他顶着狂风、冒着暴雨,在交通部门都不准任何车辆和行人通行的情况下,翻山越岭步行近10里路去县城将这特殊的水情电报传送到了各防汛部门。最终,这份宝贵的水情资料为防汛部门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依据,把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201414日至17日,秀山县普降大到暴雨,连续涨洪水,最高洪水水位为344.48米,为秀山新水文站建设以来最高洪水,超保证水位1.17米,经过站上工作人员43夜的连续奋战,向各地发送水情电报100余份。大水过后,吴群英也顾不上休息,站上仅有的一名老同事退休了,她就叫上爱人帮忙立水准尺,又开始施测断面、水尺零高、水准点校测和内业资料的整理分析工作。

 

在吴群英看来,水文站就是她的家,为了不影响她的工作,丈夫孩子都与她一直住在偏僻的站上,当洪水到来时,丈夫就是她无偿的支援者,也成为了大家敬佩的上阵“夫妻兵”。

 

(通讯员  胡虹 荚天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