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隘口镇:金融“活水”助力脱贫攻坚
编辑:付冲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0/5/18 9:30:51
字号:

秀山网讯 金融扶贫是提高扶贫“造血”功能的有效方式。在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隘口镇大力推行金融扶贫模式,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

工人准备移栽辣椒。全媒体记者 方倩 摄

信贷帮扶 把钱用在刀刃上

2017年9月,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选派2名工作人员到隘口镇屯堡村、东坪村担任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到了隘口镇后,他们积极协调,推动建立“隘口镇扶贫济困慈善信托”,募集资金200余万元,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引进度小满金融科技公司,向隘口镇发放公益扶贫无息贷款321万元,惠及全镇64户群众。


黄臣方用新设备烘干银花。全媒体记者 方倩 摄

黄臣方经营着一家老式银花加工厂,厂房不仅是他的多年劳动的心血也是他家的主要生活来源。由于设备老旧,银花加工效率低,2019年初,他便想着对厂房的银花加工设备进行更新。这可让他犯了愁,家里没有积蓄,别说升级设备,就连收购银花的资金都是问题。

“工作队了解到我的情况后,就给我协调了度小满金融贷款,通过他们的帮助,去年5月份度给我发放了8万元贷款,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说到驻乡工作队提供的金融帮助,黄臣方脸上充满了感激。据他介绍,从获知他的情况到贷款到账,仅用一个月的时间,这笔金融贷款不仅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还让他在随后20多天银花收购加工中获得了近6万元利润。

“发展产业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我们要为乡村产业注入金融活水,让乡村产业更加兴旺。”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派驻隘口镇屯堡村第一书记李行能介绍。

全程跟进 助农民脱贫

隘口镇平所村村民孙继文因常年在外打工积劳成疾,加上家里有三个孩子上学,成了村里的建卡贫困户。

孙继文查看西瓜长势。全媒体记者 方倩 摄

“要想脱贫快,全靠产业带。可我没本钱、没技术,赔了可咋办?”眼瞅着乡亲们个个忙着脱贫,孙继文心里急得不得了。

2015年,在扶贫干部的建议下,孙继文在平所村种上12亩西瓜。种西瓜与做劳务不同,“钱”从地里长出来,还要继续种下去,想要更高的收益就需要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了解情况后,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驻隘口镇帮扶干部王平主动联系上孙继文,向他介绍了该行的金融扶贫政策。

拿着免抵押、无利息的5万元精准扶贫贷,孙继文不断扩大西瓜种植面积。从原来的十几亩地扩建到了2018年的三十亩,2019年,光是种植西瓜的纯收入就达到了6万多元。“今年我的西瓜已经发展到六十九亩了,一亩地大概能产8000多斤西瓜,按照去年的行情,今年的产值应该在60万元。”孙继文告诉记者。

孙继文的西瓜基地。全媒体记者 方倩 摄

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重庆分行坚持以“扶真贫·助深贫”推进隘口镇定点扶贫工作,截至目前,该行已向隘口镇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891700万元,惠农e贷低息贷款43563万元。

金融扶贫 “输血”变“造血”

“我们在杨老板的基地里务工,最近忙着移栽辣椒苗呢。每天都有几十元的工资。”在隘口镇百岁村的辣椒种苗基地,工人们正忙着打理辣椒苗。

杨冲发展的辣椒产业。全媒体记者 方倩 摄

“我在农行和度小满金融贷了近10万元的款,用于购买肥料和种苗。有了这些贷款,资金流转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种植大户杨冲告诉记者,在金融扶贫的政策支持下,他发展了银花、土豆、辣椒等种植产业,每年仅土地租金、工人工资支出都要十余万元。如今他的种植产业已经初见成效,不仅把几笔小额贷款都还上了,还有了可观的收益。杨冲不仅成了村里的种植大户,聘请50余名村民、贫困户到他的种植基地务工。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主动赠送贫困户种苗,带动贫困群众发展黄精、银花、土豆等产业40余亩。

现在,杨冲充满了干劲,准备未来再发展辣椒深加工,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致富。

(全媒体记者 彭璐 方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