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为有序推进2020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希森6号马铃薯产业扶贫项目,提高项目产出效益,4月26日,秀山自治县2020年东西协作扶贫马铃薯产业扶贫项目现场观摩会在乌杨街道长滩村召开。21个项目乡镇街道、重点种植项目村、县经信委、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培训机构负责人共62人参会。
现场观摩会。全媒体记者 方倩 摄
现场,县农技中心副主任许洪富从马铃薯品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管理施肥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推广希森6号马铃薯品种及科学种植技术,指导种植户选择优质脱毒马铃薯品种,合理轮作,科学管理水肥,抓好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为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东西部扶贫协作希森6号马铃薯产业扶贫项目,总投资292.05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250万元,种植农户自筹资金42.05万元,涉及到21个乡镇,53个村,343户种植户,其中贫困户270户,涉及到重点村7个,贫困村26个。”许洪富介绍。
现场测产。全媒体记者 方倩 摄
秀山是马铃薯种植的适宜区,具有传统的种植习惯。为深化产业协作,山东德州主动而为,深入秀山调研,签订了《科技助推马铃薯产业扶贫协议》,将希森6号马铃薯这一新品种、新技术植入秀山,全县种植示范面积2300余亩。目前,希森6号马铃薯已经陆续进入成熟期。观摩会现场,专家还对秀山县陈斌种植场内的马铃薯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根据测产结果,种植场内希森6号马铃薯亩产达3500多斤。
“预测产量可以达到5000斤/亩。从今天开挖现场来看,共挖了20窝,总重量8公斤,亩产3500多斤,目前只生长了70天,还有20天到30天的生长期,产量还会大幅上涨。”许洪富说。
科学管理水肥讲解。全媒体记者 方倩 摄
据了解,希森6号马铃薯因其黄皮、黄肉,被称为“黄金薯”。较一般马铃薯品种更加耐旱,抗病性强,产量潜力极高,同等水肥条件下,比一般品种亩增产2吨,最高亩产可以达到9.58吨。
(全媒体记者 彭璐 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