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因地制宜做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做好项目规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立足现存自然资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不人为破坏,不人为堆砌,让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完美融合。围绕一环(城市外环线)、两河(梅江河、平江河)、三岸(梅江河左岸,平江河两岸)、四谷(太阳翠竹休闲谷、长滩茶花欢乐谷、兴隆水趣乡愁谷、大田坝民俗记忆谷),形成各具特色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农旅融合集群;二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坚持聚集人才为我所用,充分吸收乡贤名人、高校学生、成功人士的聪明才智,建设利用好“议事堂”“和事佬”等平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群策群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可操作、能落地、见实效;三是因村施策兴产业。产业兴则群众富,群众富则乡村兴,充分利用土地、区位等优势资源,根据村情民意实际,分村分区发展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产业,致富一方群众,壮大集体经济;四是查漏补缺强基础。实施“畅通”工程,拉网排查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快断头路、裸土路等的建设扫尾,升级改造电网、通讯网络,满足食、住、行、游、讯等需求;五是景致风貌亮特色。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和“修旧复原、独具特色”的原则,立足当地民风民俗和人文特点推进自然资源开发和民宿民居风貌改造,既坚持错落有致又体现各领风骚,特色元素与自然完美融合;六是用足政策稳支撑。学懂弄通、用足用活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政策,立足实际做好项目规划,制定路线图、时间表,利用国家优惠政策和资源对项目的有力支撑序时、稳妥推进。
(通讯员 余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