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峨溶镇: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 群众安居乐业不发愁
编辑:付冲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19/12/10 15:19:03
字号:

秀山网讯 近年来,峨溶镇发动各村居干部动员在外务工能手回乡创业,从事劳动密集型加工,打造家门口的扶贫车间产业,带动有劳动能力贫困的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日前,记者在峨溶镇恒华服装厂扶贫车间看到,20余名工人正在缝纫机前忙碌。

据了解,该服装厂于今年6月投产,主要从事泳装生产、加工和销售,现有缝纫机设备22台。经营者梁小春一直在福建省晋江市从事服装加工,20188月,熟悉服装加工所有工序和流程的她,决定回乡创业,并与原公司达成协议,成为合作伙伴。

“考虑到回家看小孩不方便,路程有点远,想到衣服可以带回家加工,我就和朋友计划回来开个加工厂。”服装厂经营者梁小春告诉记者。

从最开始的10名员工,到现在的20多名。经过1年多的努力,恒华服装厂扶贫车间逐渐发展壮大,平均月销售额达10万元。服装厂的发展壮大也给附近群众带来更多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我在这里上班,又可以照顾小孩,又可以照顾老人,一个月工资还可以达到三四千。”服装厂员工周敏说。

看着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工厂,并获得收益,梁小春满是欣慰,决定继续扩大规模,吸纳更多的群众就近就业。

与服装厂扶贫车间集中务工不同,该镇扶创塑料编织袋扶贫车间的员工还可将材料带回家编织,灵活而方便。

今年6月,该镇黄瓜村委会与村民龙桥平共同出资,设立了扶创塑料编织袋扶贫车间。7月,还举办了塑料编织袋培训班,共培训49名学员,其中建卡贫困户30名,目前已全部进入车间工作。

“这个塑料编织袋可以集中在这里编,也可以拿回家编,一个月工资在2000元左右。”塑料编织带头人龙桥平说。

据介绍,该车间依托福建一家塑料编织袋企业的带动,主要从事来料加工,生产各种规格的塑料篮子,预计年产值可达120万元,采取村集体占25%、车间员工占75%的比例分配利益,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群众脱贫致富。

2个扶贫车间建成运营,带动70余名群众稳定增收,峨溶镇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互利共赢的路子,真正实现了“小车间”推动“大扶贫”。

(全媒体记者 张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