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产业强镇 治理提效 文旅焕彩——石堤镇“十四五”的乡村振兴答卷
编辑:姚庭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5/11/17 16:26:30
字号:

秀山网讯 “十四五”期间,地处渝湘边区的石堤镇,立足区位优势、锚定发展目标,以党建为引领,在特色农业、基层治理、文旅融合等领域精准发力、多点突破,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为“十五五”新征程筑牢根基,一幅产业兴旺、治理高效、民生幸福的乡村振兴画卷在边陲古镇徐徐展开。


特色农业是石堤镇发展的“压舱石”。“十四五”期间,石堤镇聚焦柑橘产业,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品种迭代,走出一条品牌引领、科技赋能的致富路。如今,全镇柑橘种植面积达2.8万亩,累计完成优质品种改良4400亩,带动3000余户果农融入产业链,产业年产值超1.2亿元,累计出口创汇4200余万元,让本地柑橘从田间地头走向国外市场。

石堤镇保安村柑橘基地负责人何翠平说:“以前咱种的都是老品种柑橘,不仅产量低,而且口感不佳。近几年,镇上帮我们引进新品种,还建加工仓储中心及交易中心,现在果子品质提高了,而且远销国外,果园的纯利润比以前更高了。”


产业升级离不开完善的配套支撑。“十四五”期间,石堤镇先后建成高桥村柑橘加工仓储中心和武陵山(秀山)柑橘出口交易中心,构建起“加工+储存 +出口”的完整产业链条,为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其中出口交易中心的建成,彻底打通了柑橘“走出国门”的关键环节。

据秀山秀城公司总经理张力军介绍:“交易中心有1.2万平方米,年加工柑橘大概是800吨,今年预计目标是出口量达到1500万斤以上。”

在以前,石堤镇的柑橘想要出口,不光程序繁琐,运输成本还很高,果子新鲜度还受影响。现在在这个交易中心,能一站式完成原产地认证、自主报关、现场检验检疫之后,便可发往东盟国家,不仅效率提上去了,果子到国外之后还很新鲜,价格也更有竞争力。

作为秀山县最早、规模最大的油茶基地,石堤镇也紧抓油茶三年提升行动机遇,完成3000余亩低效林改造,通过村企合作激活集体经济,如今全镇油茶种植面积已超1万亩,老基地焕发新生机。

在治理层面,该镇依托“141”智治平台,通过网格精细划分与“线上+线下”双网融合体系,实现经济主体、人口动态等基础信息智慧摸排,不仅让传统治理“人海战术”转向“精准施策”,工作效率与数据准确性显著提升,更节约大量人力成本,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深度统一。


石堤镇基层治理综合指挥室工作人员王小羽感慨到:“以前搞治理,全靠村干部挨家挨户跑,不仅效率低下,还很容易出现通知不到位的情况。在‘141’智治体系建起来后,网格员在手机上就能录信息、报问题,后台实时汇总,排查效率快了一倍多。”

石堤镇居民郑旭邑说:“这几年变化确实大,以前汇报问题、办事有可能要跑政府好几趟,现在有事儿在手机上就能反映,网格员很快就上门帮忙解决;而且村里产业发展好,不少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老人小孩也能得到照顾,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心!”

“十四五”期间,石堤镇深挖千年古镇底蕴,推动文旅商贸欣欣向荣。依托“羊马节”“灯儿戏”等非遗资源,成功举办两届苗族羊马节,吸引游客近万人,让民俗文化成为文旅融合新亮点。石堤古镇、酉水风光、牛栏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景点串珠成链,卷洞门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有效保护,“石堤豆腐鱼”等特色小吃声名远扬,文旅吸引力持续增强。


石堤镇集镇面貌也在焕新升级,修建了S522石堤过境段,有效缓解集镇交通拥堵;建成1万平方米综合文化广场、污水处理厂及标准化农贸市场,并完成道路绿化、人行道铺设与商铺门头改造,集镇功能更完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民生幸福感持续提升。

“展望‘十五五’,石堤镇有三个‘发力点’:一是把柑橘产业做‘强’,继续推进品种改良,品牌培育,拓展新的出口渠道,完善产业链;二是把乡村建‘美’,推进和美乡村示范点建设,加快千年古镇保护开发,修缮上中下码头、禹王宫等遗迹,让文旅更有特色;三是把民生抓‘实’,完善‘一老一小’服务,升级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让这座边陲古镇在新征程上绽放更大光彩。”石堤镇副镇长杨广周表示。

(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瑞 杨帆 姚敏 向仕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