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十四五”期间,峨溶镇紧紧围绕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民生改善三大主线,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通过构建“两茶一果”多元产业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深化乡风文明建设,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显著提升。五年间,产业格局更优、乡村面貌更美、文明乡风更浓,峨溶镇交出了一份写满民生温度的“十四五”收官答卷。

产业是乡村发展的根基,峨溶镇的蜕变始于此。镇里以茶叶、油茶、水果为主导,构建起“两茶一果”多元产业体系,蒋家村便是最鲜活的例证。“十四五”前,村里的茶叶收入几乎为零,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如今已发展茶园1800亩,“农户管护+集体统销”的模式让最高亩产达七八千元。
这样的成长在全镇随处可见。五年来,全镇茶叶种植面积从8200亩扩至10500亩,2025年鲜叶产量达1100吨,年产值突破3500万元,带动2000余户村民年均增收超3万元;油茶基地从1.2万亩增至1.5万亩,年产值从300万元翻倍至600余万元。产业链的延伸更让产业活力持续迸发,2021年建成的蒋家村2000平方米茶叶加工厂,今年已加工鲜叶100多吨,产值超百万元。峨溶镇蒋家村党支部书记田钟表示:“基地+群众+企业+合作社”的模式不仅让“秀山毛尖”品质升级,更让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每年仅厂房租赁就能增收5万元。

如今,峨溶镇已建成3个茶叶核心示范基地、2座加工厂,引育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和6个专业合作社;4个油茶标准化示范基地、2座加工厂与3个水果核心示范基地并行发展,完整的产业链让产业“有主体管”、产品“有渠道收”,为乡村发展筑牢了产业支撑。
产业兴则乡村美,在夯实产业根基的同时,峨溶镇的村庄也悄然换了新颜。“十四五”期间,镇里通过畅通“最后一公里”、打造“美丽庭院”等举措,让“脏乱差”变成了“洁净美”。全镇完成入户便道硬化超1000米,安装安全护栏2654米,220口化粪池与78户农厕改造顺利完工,村民自发管护的盆景就有超百盆。集镇区域拆除120余处违规设施,污水接入率达85%以上,2个新建污水处理厂让污水不再横流。“看着村里的变化真高兴,特别是装了路灯后,晚上走路再也不用摸黑了。”坝浪村村民翟太登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环境美了,乡风也更文明。坝浪村建成“云涧蔬香小院”议事平台,大部分邻里纠纷在这里就能化解;投入25万元打造的多功能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了民生事务“一站式”办理。全镇推行的美丽庭院评比、垃圾分类积分制,以及常态化开展的“道德讲堂”“星级文明户”评选,让文明新风浸润到乡村的每个角落。
产业兴、乡村美,最终的落脚点是百姓富。茶叶、油茶等产业的发展,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稳定收入,加工厂和合作社为大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从‘十四五’前的零收入,到如今户均增收超万元,村民的腰包是真的鼓起来了。”蒋家村党支部书记田钟感慨到。
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变化,见证着峨溶镇“十四五”的坚实足迹。该镇党委书记梅先锋表示,“十五五”期间,峨溶镇将重点推进产业提质、和美乡村建设与民生保障优化,通过农文旅融合、边区协作等举措,筑牢发展防线。这份“十四五”答卷,既写满了群众的幸福与期盼,也为“十五五”的新征程铺就了坚实道路。
(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敏 陈瑞 向仕斌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