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营商环境是发展的“生命线”,实体经济是增长的“压舱石”。一年来,龙池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摒弃“等靠要”思维,以“主动向前一步”的担当精神,聚焦工业提质与农业增效双主线,摸清镇域资源优势,创新规划设计“一张图”发展模式,从土地利用、农户协调、前置服务、企业指导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用全方位服务破解发展瓶颈,引进和提质了一批镇内前景较好企业,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龙池镇立足资源禀赋,将土地规划作为招商引资的“先手棋”,科学划定工业集中区,优化用地布局,预留发展空间,避免“散乱差”布局造成的资源浪费。面对项目落地中农户土地协调难题,镇村干部主动下沉一线,化身“调解员”“宣传员”,讲清发展红利、算好收益账本,用真心实意化解矛盾,为项目落地扫清障碍。更推行“前置服务+全程代办”模式,在企业落地前就提前对接用地审批流程,变“企业跑”为“政府跑”;项目落地后,从安全生产、技术升级、市场拓展、未来布局进行全程跟进指导,助力企业提质增效。目前,龙池已引进占地20亩的土家非遗吊脚楼生产加工企业,预计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人口200人以上;建成本土最大规模的维维生猪养殖厂,投产后年产值40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200人以上;优化升级秀山鼎兴建材青砖加工厂,升级改造后年产值35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人口100人以上;同时落户规模以下企业10余户。

作为农业大镇,龙池镇以“稳粮增优”为目标,在土地规划中优先保障农业生产用地,有效利用高标准永久基本农田,同时整合零散地块,推进土地流转,为规模化种植、集约化发展奠定基础。针对农业项目落地中的农户协调问题,镇里搭建“村居+企业+农户”沟通平台,明确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从产业发展中持续获益。在避免产业同质化发展的前提下,龙池镇错位高质量发展2000亩渝佛手基地,300亩香葱基地,400亩果冻橙基地,从优质粮油种植到特色果蔬培育,从初加工到品牌化运营,用精准服务让农业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限,成为镇域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一批优质工农项目纷纷落户,老旧企业也借助服务和精准指导实现升级改造,龙池镇的工、农产业版图正以“滚雪球”式不断壮大,为秀山建设与鄂湘黔毗邻地区中心城市贡献力量。
(通讯员 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