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网讯 “现在村里变化可大了,邻里间互帮互助,环境整洁又美丽,日子是越过越舒心!”岑溪乡桐木村李大妈这样夸赞着自己的家乡。
近年来,岑溪乡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乡风增善”行动,创新“六和联创”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共谋、共建、共评、共管、共享”的和美乡村建设新路,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注入了持续动力。
岑溪乡和平村风光
“以前村里有事都是干部说了算,现在我们也能参与到决策中来了。”新桥村村民吴社恩的感慨,道出了岑溪乡治理模式的转变。他带头倡议建设文化活动中心,村民们积极响应,自发众筹12.5万元、投工791个工天、捐赠价值3.28万元建材。政府又配套10万元奖补资金完善设施,今年7月,集文化娱乐、养老托幼于一体的枫木湾文化活动中心正式投用。
“现在忙完田里的活后,每天晚上我都要和村里的老姐妹一起去活动中心跳跳舞,别提多开心了!”新桥村的冉玉莲大妈脸上挂满了笑容。如今,每天傍晚,这里都是最热闹的地方,老人们下棋聊天,孩子们看书嬉戏,“老有颐养、幼有善育、邻有和睦”的愿景成了现实。
村民能“拿主意”,源于乡党委搭建的民意沟通桥梁。乡党委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线上建微信群收集民意、线下开院坝会倾听民声,还建立民生问题清单,通过入户走访、集中议事把群众“呼声”转化为“行动”。去年,全乡开了26场院坝会,梳理400余条意见,落地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等项目30余个。
“真没想到,我在院坝会上提的建议真的被采纳了!”两河口村吴大爷激动地说,他反映的与贵州省接壤路段垮塌问题,乡党委当天就派人查看,很快组织力量修复,消除了安全隐患。
在乡风文明的滋养下,村民们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2024年,火焰组30户村民自发集资2万余元、投工投劳,仅用7天就修复了年久失修的水源点,解决了全组120余人的饮水难题。“这是我们自己的事,大家出钱出力都愿意,看着清澈的山泉水又流到家里,心里特别有成就感!”参与施工的村民小组长自豪地说。
召开群众院坝会
“以前总比谁家房子大,现在都比谁家院落整洁、积分多!”两河口村村民杨胜见笑着说,以前觉得精神文明建设和自己没关系,如今才明白乡风文明了,日子才能更舒心。
据悉,岑溪乡全面推行“六和联创”积分制,将文体活动参与、志愿服务等纳入“和善村民、和美家庭”等六个维度考核,建成6个积分超市,完成1000余人次积分兑换。
“通过积分兑换奖励,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得到进一步提升。兑换的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大家参与治理的热情!”和平村党支部书记滕明富说,在积分制的激励下,村民们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主动打扫庭院、参与志愿服务,和平村也成功获评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
“一老一小”关爱教育活动
此外,岑溪乡还在关爱儿童与帮扶困难群体上持续发力。今年以来,该乡依托困境儿童关爱项目,联合社工团队开展多场帮扶活动,惠及123名儿童。还成立全县首个社区慈善基金——岑溪乡慈善基金,同步启动助学项目,为困难群体帮扶、教育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如今的岑溪乡,党群同心、邻里和睦、乡风淳朴。“乡风增善”已融入乡村肌理、成为村民自觉,一幅宜居宜业的巴渝和美乡村新图景正生动铺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月园 通讯员 田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