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与感怀
——写于母校百年庆典之际 秀山一中初中1977级校友
杨 靖
1983年9月至1993年7月我在秀山一中担任体育教师,而我最早也是从秀山一中走上体育之路的。
一、欣逢伯乐
1974年我上秀山一中初中第二学期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的春季田径运动会,60米和100米都拿了第五名,本不算什么,但突然接到参加学校田径代表队集训的通知。后来得知,学校当年要承办川黔湘鄂边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作为东道主,学校自然特别重视,为了确保团体总分拿第一,学校就把在校运会取得名次的学生都召集起来预先集训,赛前再选拔出优秀的运动员代表学校参加比赛。
提出这一建议的是黄琢章老师。黄琢章老师是厦门大学的毕业生,学中文的,但体育比较好,学校缺体育教师,就教体育了。黄老师身材高大,一脸的络腮胡子,背地里不少学生喊他“黄胡子”。
两个月的集训之后,居然谁也跑不过我了。我参加了比赛,获得了200米和立定跳远的第一名,也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踏上了跑道。而且越跑越快,秀山第一,涪陵地区第一,参加四川省运动会,乃至考上了成都体育学院。后来历任学校体育教师、县体校教练员、省市专业运动队教练员,最后成为国家田径队教练员,培养出了世界冠军,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走到了事业的顶端。
我自然要感谢黄琢章老师,如果不是当年黄老师慧眼识珠,提供了参加集训的机会,或许我现在什么也不是。
黄老师后来离开了一中,调去涪陵地区教师进修校工作。后来黔江地区成立,他又担任地区文化局局长。退休后,回老家江苏连云港颐养天年,我衷心地祝福他老人家健康长寿!
这里我也特别地提醒一下基层体育工作者,选拔运动员的时候,不要只把眼睛盯着冠军,视野要放开一点,看看“第五名”怎么样?青少年的可塑性太大,也许未来更高级别比赛的冠军正是他们。现在冠军以后的名次的运动员往往被忽视,因为没有黄琢章老师这样的伯乐来发现他们,一时找不到北,就无声无息、悄悄地滑走了。可见基层体育工作者何其责任重大!
二、几件轶事
在秀山一中我干了10年,最让我有成就感的是培养了周文、杨玲等一大批体育苗子。周文跳高,获得过全国少年比赛的冠军,1989年高考降200分被上海交通大学录取了;杨玲也是跳高,输送给了重庆市体工队。不过我这里不讲他们,也不讲体育,讲几件轶事。
有一年我去南充市参加比赛,意外碰到几位在南充读师范学院的学生田小江等。据田小江后来说,我在南充的一家宾馆与他们会面,谈了好几个小时。具体说的什么我自己也记不清楚了,但是田小江说,他们正在迷茫的时候,我的谈话让他们打开了茅塞,受到了激励,而且终身受用。田小江现在是重庆某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大律师,经常在重庆电视台讲解法律知识。我在重庆的时候,他几乎每个“教师节”和春节都要请我和一部分学生聚一下。
田小江这个案例让我想起了秀山一中的另外一位老师陈世馴,他其实并不是我的科任教师,我是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听他讲过一次大课,讲的是国际形势,印象极其深刻。这是我学习期间少有的感到深刻和记忆犹新的一堂课,由此引发了我对陈老师的敬重和佩服,并也开始关心关注国际局势,以致后来在党校讲课,讲的就是国际形势。
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不一定仅限于班主任,也不一定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可能在课外,或不经意中。一句话,一个鼓励,会让学生记住你一辈子。
我喜欢写一点小诗,其中一首被音乐老师杨友胜看中,谱了曲,当作秀山一中校歌教唱。若干年后,初八六级二班同学会,在成都工作的张红同学还专门唱了这首名为“我们的目标永在前方”的校歌。我当即也激动地领唱了。又若干年后,我在海南与杨友胜老师巧遇,我们也即兴唱起了这首歌。据说后来秀山一中的老校歌找到了,我那首歌也就不成其为校歌了。但是,每每不经意哼起这首歌,总能够唤起我对一中的眷念,回忆起执教时的一些场景和画面。歌词云:梅江河畔,岸柳轻扬,我们的校园在这美丽的地方,静静的课堂,宽阔的操场,燃烧着我们求知的欲望。知识的大地要我们去垦荒,先辈的传统要我们去发扬,我们努力,我们向上,我们把团结的歌儿高唱,我们追求,我们向往,我们的目标永在前方。
我当过一段时间秀山一中的工会副主席,其时学校修建好了教师宿舍。学校决定由我来负责分配工作。分配宿舍当年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怎么分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极易引发矛盾,惹火烧身。我考察调研了其他单位的方案,然后征求教职工意见,几易其稿。最后分得风平浪静,大家都说好。之所以有如此效果,首先是我自己退出了参与分配的权利,置身事外,就比较公允。其次,我坚决地照顾了职工的权益,让他们也按相应的条件分到了房子。这也是当时最大的难点。职工是否能够参加住房分配,争议非常大。有教师提出,甚至有校领导认为,教师宿舍就是教师宿舍,与职工无关,而且学校教师是主体。我则坚持,如果学校没有职工的参与,也是无法办好的。虽然名为教师宿舍,但是,在涉及根本利益上撇开为学校服务的职工是不公平的,将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麻烦。既然学校把住房分配的任务交予了我,我就有权作出决策。住房分配之后,几位分到房子的职工抓起我的手热泪盈眶地表示感谢,那个情景我至今历历在目。
三、几点感怀
人不能没有志向,但无论志向如何宏大,都必须脚踏实地。我在秀山一中的时候,也曾经口吐狂言要培养世界冠军。年轻气盛,倒也无妨。但重要的是要把眼下的工作做好,无论是上课,还是训练,都必须专心致志,一丝不苟,不然世界冠军从哪里来呢?如果只是一味好高骛远,对工作轻描淡写,也就无法成就什么。当年有位教师自视甚高,把自己比喻成挂在墙上的一把锋利的宝剑,却并没有在教学上有什么突出的表现,那就是头重脚轻了。我这里不妨把话说得明白一点,秀山这样偏远之地,无论过往,还是当朝,都没有什么大人物,如果想要有更大的作为,靠关系是靠不了的,必须依靠个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必须要扎扎实实锻造自己,练就本领。否则,即便是偶然的机遇走上去了,也站不稳,行不远。
我这样说,也并非借了我后来在事业上功成名就的势头来教训人,真要想干出一番事业来,就必须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干事,甚至付出必要的代价。
我曾经在地方上管理过一段时间教育工作,一些体育老师听说我也是教体育出身的,便来给我诉苦,说校长对体育工作不重视,不支持,希望我来改变一下。我问他们,当前校长最大的压力是什么?他们回答是升学率。我又问,如果是你们来当校长,能够摆脱这个压力吗?我们虽然都知道学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是现实的问题谁都不得不面对。所以,有时候我们需要换位思考。我当然也不赞成为了升学率就不顾一切。你们反映的问题其实也是我几十年前遇到的,那个时候也许更严峻。既然无法改变,我们就更需要增强自信和工作的主动性。作为体育教师,体育既是职业,也是事业,是自己的饭碗,所以,我们要端好这个饭碗,尤其是自己要想办法把碗里面的饭菜弄得香一点,至少自己吃起来感觉津津有味,而不是乞求别人来施舍。特别是指望校长来赋予你什么神通。
如果你能够训练出几个高级别比赛的冠军来,或者通过体育特长生的渠道多送几个进985高校,哪个校长会不把你当回事呢?
不要轻视任何学生。一个班级总是由许许多多不同面孔的学生组成,有成绩好的,也有差的,有守规矩的,也有调皮的,有性格外向的,也有内向的。你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知识和见识当然要高出他们很多。一个人的成长是有时序的,正如老师自己一样,走上讲台也是要经过一番努力奋斗的。即便如此,在你所经历的所有阶段,有比你差的,但也有比你更好的。所以,你不能因为是学生的师长而盲目骄傲,轻视学生。他们当中,即使是调皮的学生,将来也有超过你的。我读初中的时候,一位老师就非常地轻视我,甚至还让我受了冤屈,不得不离开一中,但是,后来我们成了同事。我虽然没有计较当年,还为这位老师作证他培养了我,但是,心里总归是有阴影的。不是说学生做得不对就不能批评,但要留余地。即使对自己的子女也一样,生气了,先压一压,不要说过头的话。若干年后,学生可能会成为你的同事,有的甚至会成为你的领导。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其实就是我们当教师的目的。轻视他们不得,更要爱他们,爱每一个学生。当他们成长起来后,你就会更有底气,更理直气壮,更有成就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