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膏田镇水车村:“五共”绘就和美画卷 古村焕发振兴新颜
编辑:姚庭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5/9/8 16:20:48
字号:

秀山网讯 青瓦木屋错落山间,青石板路串联院落,文化墙上水车图案灵动鲜活,山坪塘碧波映照着绿树——如今的膏田镇水车村,既有古村的古朴韵味,又添新村的宜居活力。近年来,水车村以党建为引领,通过“谋事共商、资金共筹、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成果共享”的“五共”模式,让小院落迸发出大民主,不仅实现了人居环境的“华丽转身”,更蹚出了一条产业兴、乡风好、村民富的乡村振兴路。


村民会议

共商聚智,让规划精准对接民心

“村里要修新路,大家觉得走哪条线更方便?”“山坪塘整治得兼顾灌溉和安全,我建议加个防护栏……”在水车村毛坪组村民代表大会上,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着乡村建设的大小事。

水车村始终把“群众说了算”放在首位,严格遵循“五民主三公开”原则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群众座谈会、党员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集群众对乡村建设的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已累计收集各类建议30余条,涵盖规划编制、项目安排、村民自治等多个关键领域。

和美乡村建设启动会

“我们让村民全程参与监督决策过程,就是要让规划贴合民心,让项目符合民需。”水车村党支部书记蔡伍军介绍,从道路走向到微景观打造,每一项决策都充分吸纳村民智慧,正是这种“众人的事众人商量”的机制,让水车村的改造规划精准贴合村民需求,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共筹聚力,破解建设“资金难题”

“以前搞建设,总等着政府拨款,现在我们自己也能出份力!”


水塘原始照片

走进水车村毛坪组,村民外墙上的捐款公示表格外醒目:81户村民自愿捐资,最多捐1万元,最少捐200元,合计12.7万元——这笔款项,成了山坪塘整治的“启动金”。

“以前这就是个烂水凼凼,又脏又臭,下雨天还存水。”参与捐款的村民张新明笑着说,如今站在整治后的山坪塘边,碧波荡漾,岸边绿植错落有致,不仅灌溉、人畜饮水方便了,夏天还能在这儿乘凉,比城里公园还舒服!


水塘实施中

在水车村的建设中,“政府买单、群众观望”的被动局面早已被打破。除了村民自发筹资,在外乡贤也纷纷伸出援手:先后出资13万余元为村主干道安装路灯,捐资10万元修建村口文化长廊和地标性建筑。同时,村集体积极向上级争资立项,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完成350米道路建设、3600平方米院坝硬化、700米防护栏安装,打造5处微景观。政府、村民、乡贤三方携手,让“资金难题”不再难。

水塘实施后

“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办不成的事。”看着家乡的变化,乡贤张著富感慨道,能为家乡建设出份力,既开心又自豪。

共建共管,激活乡村“治理动能”

“来,大家搭把手,把这堆柴火归置整齐!”清晨的毛坪组,党员干部带头行动,村民们纷纷响应,一场义务环境整治行动热火朝天地展开。在乡村建设中,水车村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党员干部、乡贤寨老带头示范,从柴火堆放、庭院修整等小事做起,带动群众共同参与。

据统计,在环境卫生整治中,党员干部带头参与30人次,群众义务劳动60人次;在人居环境提升项目建设中,村民们不计报酬参与建设和监管,让项目实现“零矛盾”有序推进。


美丽庭院

如今漫步水车村,曾经杂乱的柴火堆变成了整齐的“柴房驿站”,荒废的角落成了点缀着花草的微景观,家家户户院坝干净整洁,古朴民风与宜居环境相得益彰。

改造完成后,如何保持这份“新颜值”?水车村用“制度”给出了答案。为了实现长效治理,村里修订了《村规民约》,推出“积分制”“清单制”,还成立了院落自治小组和“和事堂”。

“每月评比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维护等,积分能换洗衣粉、食用油,大家都很积极。”院落自治小组组长拿出积分公示表,上面清晰记录着每户村民的得分。

“和事堂”也发挥了大作用,邻里间的小摩擦、公共事务的小分歧,在院落里就能化解。“现在大家不仅自觉维护环境,还会互相监督,‘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成了常态。”村民们说,这种“自己管自己”的模式,让水车村的美“看得见、留得住”。

共享成果,绘就和美“民生幸福卷”

走进如今的水车村,道路干净整洁,庭院花草点缀,文化长廊里村民们悠闲聊天,一幅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目前,村里已打造2个和美院落,96户352人直接受益。

改造后的水车村,不仅环境美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依托良好生态与人文资源,膏田镇政府联合村里系统谋划,建成300亩高产油茶示范基地、200亩阳荷基地、100亩蜜本南瓜基地,年吸纳务工近1500人次。通过就近务工、土地租赁等方式,带动群众年增收15万元以上,实现村集体、农户、大户“三方共赢”。

“接下来,我们还要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库一关一道一树一沟’特色旅游名片,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谈及未来,水车村党支部书记蔡伍军充满信心。如今的水车村,乡村更靓、乡风更善、群众更富,在秀山“三增行动”的推动下,正朝着更幸福的生活稳步前行。

(融媒体中心记者 简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