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翠翠秀山APP
秀山公众号
傩狮舞动花灯俏 非遗活水润乡村
编辑:姚庭
来源:秀山网
发布时间:2025/9/3 16:24:12
字号:

秀山网讯 “咚——咚咚——”激昂的鼓点声中,一头威猛的傩狮纵身跃起,口衔祥瑞,在方桌搭起的高台上辗转腾挪,时而威武雄壮,时而憨态可掬,引来人群中阵阵喝彩。此刻,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平乡地岑村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院坝上,一场县级非遗项目傩狮表演正火热上演。

“这是我们乡的市级非遗项目——中平傩狮,过去只有过年才看得到,现在可大不一样咯,逢年过节,村里时不时就有演出,好多年轻人也跟着学,我打心眼里高兴!”七十多岁的代爷爷站在人群中,脸上满是自豪。

中平乡历史底蕴深厚,拥有傩狮、花灯等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代变迁,这些珍贵的老技艺一度面临“无人问津”的窘境。如何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成了乡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非遗进村 老技艺有了新舞台

“傩狮要舞出神韵,每个动作都承载着祖辈的祈愿。”在中平乡中心校的操场上,非遗传承人伍松松正手把手地教小朋友们傩狮技巧。

中平乡作为秀山傩戏文化重要保存地,傩狮表演曾面临传承断层的危机。为扭转局面,乡里积极作为,通过扶持传承人、组建表演队伍等举措,为古老艺术注入新活力。

五年级的吴俊宇说:“我觉得舞傩狮很好玩,老师教了之后,下午放学我都会练习一下舞步呢。”

“非遗不能只躺在博物馆里,更要融入现代生活,特别是回到它生长的乡土中去。”中平乡乡长张勤群介绍,近年来,乡里大力推动非遗文化进村庄、进校园、进节庆,让村民不仅是观众,更成为参与者和传承者。


节庆搭台 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

端午佳节,成为中平乡展示非遗成果的大舞台。除了包粽子大赛,投壶、掰手腕、拔河等活动也吸引众多村民踊跃参与,现场热闹非凡。

“以前过节就是吃个粽子,现在活动丰富多彩,孩子们都能接触到传统文化。”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的村民杨翠芬说。

中平乡新时代文明中心负责人何涛表示,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乡里都会策划主题非遗活动。“我们不只是展示,更注重让老百姓亲手体验,像端午做香囊、中秋做月饼、春节写春联、剪窗花,在体验中传承文化。”

活态传承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姐妹们,线要从这里细细的缝过去,花瓣才能立体……”在八排村村委会活动室,非遗传承人王琴正在指导十几位妇女学习苗绣。从最初的简单模仿到如今独立创作,学员王大姐进步飞快:“以前觉得苗绣是老古董,现在越学越有意思!自己做的苗绣发夹,孩子都喜欢得不得了。”

目前,中平乡拥有各级非遗项目2个,组建了花灯队、傩狮队等多支村级文化队伍,今年已开展传习培训参与群众达200余人次。

“我们正探索‘非遗+研学’的发展模式,让青少年能够在游玩中学习,在实践中传承,亲手触摸到古老技艺的温度,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重量,同时也促进群众增收。”中平乡副乡长张莉表示。

夕阳西下,秀山花灯的传承人彭伟勤带领着学员们舞动折扇,翩翩起舞,舞步轻移,映照着村民们自信的笑容。古老技艺的生命力,正在这片土地上蓬勃绽放。

(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月园 通讯员 张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共有 访客发表了评论网友评论